第五期骨与关节损伤新进展学习班暨研讨会通知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研制新型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建立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理想实验研究模型,评估该模型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方法利用医用乳胶管制成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管以中轴左右对称,垂直长度为10 mm,管外径2 mm,内径1.8 mm.用其桥接60只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A组:空白对照,B组:医用几丁糖凝胶100 μl;C组:医用几丁糖凝胶100 μl+20 ng/μl神经生长
"二次损伤"是指在颅脑损伤时由合并伤引起休克造成脑组织的继发性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它明显加重患者伤情,增加伤员的伤残率及死亡率,给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带来更大困难[1,2].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学者已注意到这一现象,但有关二次损伤不同持续时间及程度对颅脑伤转归的影响缺乏实验依据.笔者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颅脑伤伴有二次损伤后大鼠白细胞介素(IL)的改变,为此类创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在内毒素(LPS)对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以ECV304细胞为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MD-2mRNA的表达;转染MD-2功能突变体,观察MD-2在内毒素对内皮细胞NF-κB激活和内皮细胞分泌IL-8中的作用。结果 内皮细胞有MD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训练条件下豚鼠跟腱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 方法强化训练豚鼠后,切取其双侧跟腱,分别用天狼猩红及甲苯胺蓝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行半定量分析;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跟腱超微结构. 结果训练后Ⅲ型胶原含量:A组(16.71±1.37)%、B组(13.43±3.16)%与对照组(9.57±1.90)%相比明显增加(P<0.05);高强度训练C组(29.57±6.
股骨干骨折应用髓内钉作内固定物已成为治疗首选,三叶形髓内钉和"V"形钉由于其控制骨折端旋转能力较差、强度和使用范围小,而逐渐被交锁式髓内钉代替.但该钉配套器械复杂,远端锁钉插入困难及应力集中造成的断钉现象等问题已引起广泛注意[1].为克服以上不足,简化手术操作,笔者根据TiN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的特性设计出TiNi形状记忆合金股骨内锁型髓内钉(简称SMA
期刊
我院1991~2002年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笔者自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治疗开放性颈部血管损伤18例、21条血管,死亡3例,死亡率17%.现就急救处理及手术方式探讨如下。
期刊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凝血系统异常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的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此,研究凝血系统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脓毒症复杂的发病机制,从而为探索脓毒症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方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二科(骨创伤科)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于2003年11月20~23日在重庆市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16篇,有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病变.虽然导致AD的真正原因迄今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发现,该病通常出现脑组织中的两种特殊蛋白含量变化,即脑脊液中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含量增加而β-淀粉样蛋白42含量减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颅脑外伤与AD的发病有关 [1] .笔者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tau蛋白含量,以探讨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