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目前已纳入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工作中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心理辅导员的义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据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学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平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教师应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九册《分数乘分数》一课时,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谁能举几个例子?
  生:1/2×2、1/2×3……
  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生:能……
  师:看来你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不过,我这里还有几道题(出示1/2×1/4、1/2×1/2、1/2×3/5),你们会不会?
  生:(摇头)不会
  师:这几道题虽然是新知识,但凭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样可以解答。这样,谁能解答就能得到一份奖品,谁解答了但是解答错了也能得到一份奖品。
  ……
  师:大家有办法了吗?
  生1:我觉得……
  生2:我觉得应该……
  师:说的不错,谁能证明这个猜测的正确性?
  生:……
  师:好,刚才同学们积极思考。颁发奖品“计算法则”。
  生:(笑)笑的如此甜美。
  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手段,也是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我爱儿童,儿童爱我”就充分说明的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规律。
  二、诱发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属于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他或推动、促进或抑制、阻碍学习。所以,学习动机历来被教师高度重视。周恩来少年时就曾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令人刮目相看。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产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内心产生一种发力状态“内驱力”;外界提供一定的对象,使内心的力量指向这个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外界——老师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指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过程便能够充实,学习结果也有盼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学生都说画过圆,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他们觉得画圆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这时,老师嘴角一转——
  师:就给你一把直尺,你能不能画一个圆?
  学生“啊”了一下开始操作……拼命想要画出来。(这个动机很单纯,却很适合本课需要。)
  生1:……
  生2:……
  方法还真多。有的甚至拿出了看家本领——素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小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因此,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习动机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中介,来引导学生探究,以此达成目标。
  三、提供尝试的机会,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跨出自信的第一步当然是勇于尝试。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片段——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挺快,你们想知道吗?
  生:老师,你先别说答案,让我们自己想想看。
  师: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能自己找出来,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合作完成。你只要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也是值得表扬的。
  (教室里十分安静,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冥思苦想。不一会儿,就有学生露出惊喜的表情,并转身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生1:我们发现……
  生2:我们发现……
  师:我也发现一个比例就和你们发现的不一样。随手在黑板上写4:5=5:6。
  生:老师,你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你们真是太会学习了,太细心了,我也要向你们学习。
  生:真诚地笑了……
  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可能。使学生能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不认同,并且能迅速和经历充沛地重振其鼓。有了这种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非常明确地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四、化解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担负着人的教育的教师更加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不仅仅是数学,我们应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其他文献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所具有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关乎国家前途。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这是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培养现代意识,是因为人所进行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意识支配下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程中,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具备哪些思想意识,才能无愧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
期刊
The maximum demand of power utilization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from base load to peak load in day to day life.This power demand may be either industrial us
目的:⑴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分泌蛋白组中具有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数目。⑵比较哪些是已知的分泌蛋白,哪些可能是新发现的分泌蛋白。⑶分析可能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泌蛋白,为广州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
期刊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
期刊
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数学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
期刊
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以设疑激趣为前提,诱发创新意识  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枯燥。为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钻得深,钻
期刊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碰触的是年轻的鲜活的没有束缚非具象的灵魂,可以说我们是这些孩子在起点上的启蒙老师,这需要我们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并且小心翼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使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