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师生角色定位再探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角色转换是开展高中教学的隐性前提。虽然科任教师、班主任、学生的角色定位被多次提及,但定位的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却少有具体的呈现。新课改背景下,梳理传统高中师生角色定位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出师生定位的心理成因,着重强调“问题与自我”“德行与自我”的社会性阐释,以对话、平等的眼光还原课堂生活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显得不可或缺。
  [关键词]角色转换 定位 班主任 学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角色转换是人徘徊于群体之间的身份认同过程,它既涵括在固定群体中形成的隐性心理基础、社会影响力、他人认可度等,又指在另外群体中寻找心理适应,建立群体影响,取得他人认可的过程。角色转换的隐性特征,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群体、他人对主体的影响等因素,要求主体把自身的反思、定位能力提升到群体无形规避与社会认可的高度。高中生的角色意识尚处形成阶段,它除了受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外,更多源于家庭、学校、教师的有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熏染,而这一过程往往又穿插于教师教学的显性课题之下。作为新班主任,如何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生成影响学生的示范性力量,让他们在这种影响下纠正行为,端正思想,成为学生完成自我定位,塑造高中生形象的重要前提。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定位
  对新教师来讲,完成学生身份向科任教师、班主任等角色地转换是同时进行的。育人、教学、示范、管理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角色定位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体现。我认为,传统的班主任角色被归结为严厉、专横、不带表情等,原因并不在于他们作为管理者缺乏自省、反思、换位理解的意识,也不在于社会理解附着在学生心中的时代烙印,更不是学生评价老师的一面之辞,而是班主任对自我角色定位地模糊或者单一所致。模糊的角色让学生感觉老师管理不力,缺乏魄力与自我判断能力,甚至随之产生对师者教学质量的“怀疑”,而单一的角色定位则势必造成严厉不讲情面,理解背后缺乏主心骨,丧失带有张力的管理者“个性”。那么,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到底应以何种角色出现?
  在尝试中,我认为育人重在育心,育心重在动情,只有将心比心,充分了解并走进孩子的心理,准确判断他的行事立场与态度,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形下,他们才能真正做到心悦诚服,而不是口头式的应允。也就是说,此时班主任尽量隐去平时对学生的既定评价,选择情感认同的方式,让他们从心底不反感,并且用尊重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过失。以此,他们从老师的分析中顿觉自己的不足而生成源自内心的真诚与惭愧。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也才能做到彻底“摊牌”,亮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用良心深处的潜意识“本我”来审视目下的“自我”。
  那么,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应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与权威者,也不是不讲情面的严肃者,而是放下姿态,与他们平等对话,晓之以理,严之以规的监督者,我们的责任就是伴随他们成长的朋友。这种定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全然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而是在载道的基础上,通过友好的沟通方式来传递知识、让他们接受熏染。
  二、班主任视野下对高中生角色定位的认知
  学生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转变的不只是学习环境,学习态度,还有学习观念,学习方法,更有对如何为人的理解。很多学生能够理解作为求知者的角色,但不大能明确学生的社会德行与人生道义,遑论如何习得这种德性与道义?对他们而言,德性与道义不是束之高阁的精神文化标本,可望不可即,而是贯穿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标尺与礼仪规约。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对德行与道义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身品格也成为角色定位的第一要义。
  在我看来,高中生与初中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既定心理的认同程度。高中学生更加侧重于培养学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方式,包括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对社会的认识与态度。它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也不是崇拜权威、顶礼膜拜的情绪认同,而是在尊重权威,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不管对与错,只要肯动脑筋,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理解的过程。
  当明确了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贯彻执行,不偏不倚,取得适中的效果又显得不那么简单。比如,在一次课上,学生阐发对爱情的理解,认为“抱尸入殓的爱情远比执手偕老的爱情刻骨铭心得多”,并认定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爱情观。那么,这种导向无疑强化了他们对自己阅读体会的认同,老师要如何引导才会让他们升华对爱情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想象性经验上?这绝不是“惨烈”二字所能概括。“为什么惨烈的爱情体验会带给你们这样的感悟?”“你们愿意成为哪一种呢?”顿时语塞的他们有些冷场,我顺势利导,谈到那只是一种间接经验,是人人都说西瓜甜,可没有尝试,不能跟着说甜的的想象性认同。
  那么,这也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对待青春文学风潮?他们是受这一代人的文字成长的,笔底忧伤窒闷,笔锋短小多情,世界在我的对立面等等。他们到高中后,自认为已掌握对高中的认识,对教育、教师、教育制度的认识,因此,不问青红皂白就大批特批,连成绩最差也归因于高中教育制度的不合理等等。其实,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以此站在了教师、教育的情绪对立面而丧失了定位的前提。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索性就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相反,我总是以理解的眼光,和他们探讨、商量、分析青春文学,还列出课题让他们分析研究。如“论青春文学对精英文学的影响”“对当代文学‘雅’与‘俗’的再认识”等。在我看来,他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立思考,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树立确立文学导向、精神导向、思想导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年
  【2】钱理群《我的教师梦》,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单位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3级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摘 要]浙江省慈溪市白云小学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校课程建设中,构建起基于自主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内容、平台和机会,并采用多举措进行引领和指导,让学生亲历选择,体验和思考选择的动机、方法,在实践中培养选择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尊重;选择能力;实践活动课程;自主发展  人在一生中时时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是一种能动的、自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测量灯泡功率”为例,研究和设计了完整的实践活动的思路方法和流程,通过课堂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综合实践;实验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父母经常对孩子撒谎时,孩子成年后会更容易撒谎,同时在心理、社交方面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问题行为、内疚和羞愧感、自私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以379名新加坡年轻人为被试,要求他们完成四份在线问卷。第一份问卷要求被试回忆父母是否和他们讲过与以下内容有关的谎言,包括饮食、去留、儿童的不当行为以及花钱等。例如,“如果你现在不跟我一起,我会把你留在这里”“我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以“问题串”的形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生活化问题进行教学是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内涵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奉贤区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果断将其应用于实践,缓解南桥城区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  2015年,奉贤区教育局将南桥城区若干学区相近的学校和校区组建为“学区集
2017年1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大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信息化支撑下的课堂将会呈现何种形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引导。  会上发布了《長沙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长沙市将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
[摘 要]开发应用案例“通话记录/流量信息筛选分析”及微课视频,扩展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中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及数字化学习”,分析从信息技术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案例与微课开发应用的可行性、实施效果与改进方向,并总结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案例教学;项目;微课;迁移;翻转课堂  项目教学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
[摘 要]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以学校门口一块不起眼的烂泥地为探究对象,开发了跨学科合作的人工湖湿地STEM项目。以科学为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对人工湖湿地的认识、理解与保护。  [关键词]STEM;跨学科;湿地保护  一、项目背景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自2012年起开展“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的课改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等工具
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开放式的海洋文化影响下,上海市航华第二中学不断进行海洋文化的宣传,对海洋文化下的学校环境、主题活动、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将海洋文化逐步渗透到教学改革之中。学校先后参与了闵行区“后茶馆”实验项目和“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的研究,将外来模式进行本土化,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分析学情、教情、校情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学校海洋
每个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阵地,为此,学校在毕业年级进行了区域化分层教学,在六至八年级进行了分层走班和“师友制”爱心互助小组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区域化分层教学,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