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复位技巧,提高手术复位率.方法 总结1995年9月-2005年10月259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解剖复位(移位≤1mm)203例,占78.4%.简单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96.0%(120/125);复杂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61.9%(83/134),其中双入路解剖复位率为77.8%(42/54),单入路为51.3%(41/80).满意复位(移位
【机 构】
:
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复位技巧,提高手术复位率.方法 总结1995年9月-2005年10月259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解剖复位(移位≤1mm)203例,占78.4%.简单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96.0%(120/125);复杂型髋臼骨折解剖复位率为61.9%(83/134),其中双入路解剖复位率为77.8%(42/54),单入路为51.3%(41/80).满意复位(移位2~3 mm)42例,占16.2%,其中简单型髋臼骨折5例,复杂型髋臼骨折37例;不满意复位(移位≥3 mm)14例,占5.4%,均为复杂型髋臼骨折.187例获远期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6年6个月,平均2年5个月.按改良的Postel-D'Aubigne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98例(占52.4%),良40例(21.4%),一般34例(18.2%),差15例(8.0%),优良率为73.8%.非解剖复位组优良率为38.9%(14/36);解剖复位组优良率为82.1%(12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P<0.01).结论 提高复位技术、正确处理各个治疗环节,才能在有限的切口内提高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的髋臼骨折手术复位率。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技术为关节软骨的再生带来希望,适当浓度的生长因子、合适的微环境无疑会利于这种技术的实施[1]。
我科自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采用指动脉反转交叉吻合再植治疗动脉缺损的末节断指25例25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因交通伤20 min入院.致伤经过:驾驶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避让时,不慎撞上路旁大树,汽车反弹、停驶,过程中患者躯体急速前冲,双前臂、前胸碰撞方向盘后躯干后弹,头颈呈挥鞭样运动,未受直接暴力,伤后昏迷10 min。
颌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但牵引复位外固定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1],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重建和调整咬合关系.而传统的牙间、颌间、颅颌牵引复位外固定方法有诸多不足.笔者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对3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固定钛钉(intenal axillary fixation screw)新技术, 行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7岁,因锅炉爆炸致胸、腹伤,胸闷、出血1 h急诊住院.入院体检:意识尚清,血压61/49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广泛烧伤,黏附大量黑色粉尘、铁屑,右前下胸壁有一12 cm×5 cm伤口伴活动性出血,通过伤口可看见肋骨骨折端、右肺及心包;右肺闻及湿性啰音;腹部平坦,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左前臂、左小腿各有一伤口.X线片示右肺密度增高阴影,右胫腓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2岁,行走中被汽车撞伤右髋部后跌倒,右臀部着地,致右臀部及腹股沟处剧烈疼痛4 h被救送入院.体检:右髋部皮肤有轻微挫伤伤痕,皮肤完整无伤口,骨盆部及双髋部无明显畸形及血肿,腹部脏器及腰部触诊阴性;双侧股骨大转子无挤压痛。
交通伤是各类伤害中的首位致死原因[1],而颅脑交通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有关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较少,大多是针对一家或数家医院的抽样分析[2,3].笔者针对整个德阳市的颅脑交通伤情况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以期获取更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有效地干预和预防颅脑交通伤的发生。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因"腹痛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进食辛辣食物后出现全腹痛,血糖20 mmol/L,院外诊断糖尿病并给予降糖、抗炎治疗无好转.入院体检:体温:39.6℃,脉搏:129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6/65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呈板状腹,肝脾未触及;叩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弱.入院体检:血常规
在眼外伤中,眼挫伤有其独特的特点,性质较重且复杂.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挫伤时常见的体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
上个世纪80年代末,Agre领导的研究组在红细胞上克隆了第一个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证明了该蛋白具有极强的水通透性,开创了水跨膜运转研究的新领域[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共发现11种AQP,即AQP0~AQP10,其中AQP4是脑内主要的AQP[2].近几年来关于AQP在创伤性脑水肿中的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AQP4,表明它在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