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银耳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u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脂肪乳诱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后,银耳多糖组(TP)给予灌胃银耳多糖200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灌胃水,连续灌胃28 d。末次给药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获得空白大鼠、NAFLD大鼠和银耳多糖干预大鼠肝匀浆样品的代谢指纹图谱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发掘新疆核桃种质材料典型性状。方法:以引进及当地38份核桃为对象,对7个外观指标、7个苦涩指标(单宁、芦丁、绿原酸、槲皮素、儿茶素、香草酸、没食子酸)进行了变
对于正项级数∑^∞n=1 an=∑^∞n=1f(n)(an=f(n)〉0),借助于比值f(n)/f(n+1)(或其极限),可以判其敛散性(收敛或发散),但有失效的情况。对此,已有一些改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无限改进
通过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CH2(PzCO2H)2)与R3SnOH或(R3Sn)2O的反应,合成了4个有机锡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酯)衍生物(CH2(PzCO2SnR3)2,R=Ph(1),环己基(2)
通过传统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羊肉加工过程中的菌群多样性及其变化,确定了羊肉加工过程主要的污染菌群组成。传统培养结果表明在羊肉加工过程中,初始胴体表面菌数在10^3~1
目的:采用电喷雾-离子迁移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ESI-IMS)技术,建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2种化学药品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样
目的:为了满足高蛋白质藜麦的选育、栽培和农业实践所需,实现藜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藜麦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快速检测进行系统研
本研究以选择最适合的分光光度络合显色体系检测昆仑雪菊总黄酮(Coreopsis tinctoria flavonoids,CTFs)含量为目标,采用60%乙醇(v/v)回流对雪菊总黄酮进行提取,依次采用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