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情境至关重要。在上课时,笔者采用总课题组编写的《创新教育实验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某些条件、要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作出合理假设,让他们尽情地在尝试中争论,在争论中思索,在思索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将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遐想通过模拟环境动手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获得真切体验,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展评课《剪刀变形机械抓手》(《创新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第7课)中的一个实录片段。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剪刀形状吗?
  生:能。
  边说边比划。老师注意到多数孩子比划的剪刀形状是一样的。
  师:比一比看谁比得最有创意,我们都喜欢欣赏有创新的比法。
  生尝试不同的比法,已经有多种不一样的比法。
  师:你能用你比划的剪刀去夹一夹桌面上的乒乓球吗?
  生试着去夹乒乓球。
  师:请大家尝试着让自己的剪刀变形去抓乒乓球;接着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去抓乒乓球;再用我们的手去抓乒乓球,注意细心体会这个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师:勇敢地把你体会到的说完整。
  生:我发现当我们比划的剪刀形状变形之后去抓取乒乓会变得很容易。
  师: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思索。
  师: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在发生变化?
  生:手与乒乓球的接触面在慢慢地增大。
  生:我发现剪刀变形后更方便我们用力了,因为我们平常习惯用手去抓取物品,那样感觉更容易些。
  师:能够从生活中的细节得到启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将掌声送给他。
  师生齐鼓掌。
  [评析一]
  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支撑。根据上述片段笔者认为,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来,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的实践中,逐步学会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述案例还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若要把创新课程落到实处,就应真正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动手,细心体会,交流感受。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举措,却体现了教师非常注重“体验式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
  [评析二]
  呈现突出的“生活化”气息。从学生熟悉的剪刀、自己的手入手,让课堂贴近生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突显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有效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设计了不同形状下抓取乒乓球的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彰显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评析三]
  教学评价激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对学生个性化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有效教学之重要,为人们所认同,而有效教学的实现,其最根本的目的必需是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呼唤。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取很多科技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获取更大的教育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成就有活力、有深度、有内涵、有生命的创新教育是中小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虽然,梓橦路学校的创新教育还在路上,但梓橦人正尽力用教育的良知呵护创新的种子,用思想的深度造就创新教育的高度,用近乎执拗的坚持去完成培育创新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我们期待并相信,更多同仁与我们站在一起,通过创新教育实践,为民族的明天积聚更多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黄武陵总在不断总结与思考,他认为科研的使命感就是对科研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安全和愉悦的一种价值的认同,“在某方面作出一点成绩,完成一种心愿”。  “我的愿望是从‘车辆’这个交通单元入手,通过车辆智能化技术,在未来能缓解直至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让人们出行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武陵对记者说。  见到黄武陵的时候,他正在忙着参与筹备自动化所与地方政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教学历来就备受语文界的重视。今天,面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面对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重视诵读,读出语感  只有多朗读、诵读,才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目标,就是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的比重日趋增加,难度也逐年加大,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生物可降解的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共混体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了共混体系不相容的相形态及结构流变学。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