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灵感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铭,山东人,现居北京,是一名設计师。他的工作室在北京黑桥艺术区,其中各个朝代的瓷器、紫砍家具、雕刻与他自己的設计模型、設计图混杂摆放着。马铭收藏古代器物最初是为创作收集素材,逐渐被各个时代古代日用器物的造型所吸引。
  中国古代器物自身的魅力,马铭认为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古代日常器物的艺术价值在马铭眼中绝不输于汉唐碑帖,尤其是一些名家造的精品,独具匠心,如明代制壶大家时大彬所制紫砂供春壶,以泥片和空间代替纸墨,颇具书法内涵。
  马铭开始收藏古代器物是从紫砂壶开始的,作为古代文人品茗必备之器的紫砂壶,已不是简单的日用器,其中融入了颇多文人意趣。两年间,马铭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金钱用在收集紫砂壶上。如今几十把清代、民国和现代紫砂摆在案头,工作之余他会把这些壶摆出来擦拭,从設计师专业的眼光体会造型演变和艺人的匠心,“其中微妙的造型只有拿在手中摩挲把玩才能真正体会。
  谈到传统与现代設计的关系,马铭有自己的理解:如何将中国传统的設计理念和元素融合到当代設计中是一直困扰着中国本土設计师的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設计理念在国际設计领域—直是主导,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国設计师_直在探索自己有民族特色的設計理念,“我觉得只有从研究传统設计着手,而流传下来的家具、器具就是我的教科书”。
  “其实我是在收集灵感,并算不上真正收藏古玩。只要是对設计工作有启发,不考虑其残破和经济价值。所以往往人弃我取,在收藏家眼中的是垃圾,也许在我眼里就是宝贝。”除了紫砂,马铭收藏另一大类就是家具,因为家具更接近雕塑,其材质、造型、结构、榫卯工艺都给马铭的設计很大启发。在中国传统設计中“天人合一”的設计哲学观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核心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先哲们就十分重视造物的天人合一性。《考工记》在第一段就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髹饰录
其他文献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注重“养生”了。谈及养生,不外乎两点,一是不断地模仿他人的养生之道,二是不断地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所谓模仿,就是向那些总结出自己养生之道的高寿老人学习,学习人家成功的养生之道。从他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中,学习借鉴,得出自己想要的。他人喜欢吃豆腐,你也可以常吃;他人是素食主义者,你也可以少吃肉;他人一日3颗枣,你也可以吃3颗;他人早上6点就起床锻炼,你依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