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各校都处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为了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学校的德育管理特色。
1 了解形势,分析原因,明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 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严重,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他们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了家庭、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与改造它。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任。(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智能等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所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都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健康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所在学校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创德育管理特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1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认真学习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领会精神实质,然后到省内在这方面开展较好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最后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大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2.2 建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学校在1995年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于1997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河北省实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作为全校分管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机构。该中心配有正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心理测试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档案室、心理辅导站和《校园心理》编辑部,下设3个心理辅导站,年级组组长任站长,成员由班主任担任。
2.3 具体实施办法(1)加强教师学习,建立一支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能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2)指导家长,优化家庭心理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指导家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正常发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学校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2门,二者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学法指导课重在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高效率地学习、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方式等。对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结合目标,针对年级的实际,进行不定期专题讲座,同时注重各学科有机和谐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案咨询,尽心为学生服务。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面询。热线电话每周五向全校学生开通,并在学生集中的2座教学楼分别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委派专人定期取信、回信。以上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帮助学生解决了在学习心理、青春期、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科研资料的积累,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心理档案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保存管理。档案中记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各种心理测试结果和个别咨询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要将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表现提供给“健康中心”记入档案。学生在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积极进取。
(6)提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如提供心理自助餐,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编辑出版《校园心理》等。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师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十几年来,学校坚持不断组织教职工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少教师过去轻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这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现在他们不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主动介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去心理健康中心咨询,主动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现在,不少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前、家访前都要先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熟记学生心理测试的各种数据,把握住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过去认为的软任务,现在成了教育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硬任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因果关系。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1 了解形势,分析原因,明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 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严重,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他们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了家庭、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与改造它。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任。(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智能等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所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都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健康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所在学校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创德育管理特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1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认真学习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领会精神实质,然后到省内在这方面开展较好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最后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大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2.2 建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学校在1995年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于1997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河北省实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作为全校分管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机构。该中心配有正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心理测试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档案室、心理辅导站和《校园心理》编辑部,下设3个心理辅导站,年级组组长任站长,成员由班主任担任。
2.3 具体实施办法(1)加强教师学习,建立一支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能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2)指导家长,优化家庭心理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指导家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正常发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学校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2门,二者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学法指导课重在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高效率地学习、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方式等。对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结合目标,针对年级的实际,进行不定期专题讲座,同时注重各学科有机和谐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案咨询,尽心为学生服务。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面询。热线电话每周五向全校学生开通,并在学生集中的2座教学楼分别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委派专人定期取信、回信。以上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帮助学生解决了在学习心理、青春期、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科研资料的积累,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心理档案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保存管理。档案中记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各种心理测试结果和个别咨询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要将学生的德智体方面的表现提供给“健康中心”记入档案。学生在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积极进取。
(6)提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如提供心理自助餐,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编辑出版《校园心理》等。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师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十几年来,学校坚持不断组织教职工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少教师过去轻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这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现在他们不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主动介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去心理健康中心咨询,主动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现在,不少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前、家访前都要先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熟记学生心理测试的各种数据,把握住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过去认为的软任务,现在成了教育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硬任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因果关系。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