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禁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3种全氟化合物

来源 :中国标准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联邦公报上宣布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21 CFR part 176中的间接食品添加剂清单进行修订,删除§176.170第(a)(5)表中3项全氟化合物,禁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这3类长链全氟化合物。该修订即日生效。
  这3类长链全氟化合物详细信息如下:
  1. 单全氟烷基或双全氟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此处烷基为双数,碳链长在C8—C18范围内,氟含量在52.4%—54.4%,固体;
  2. 戊酸-4,4-双[(γ-ω-全氟C8-20烷基)硫基]衍生物-二乙醇胺化合物,CAS号:71608-61-2;
  3. 磷酯酸的全氟烷基替代物,由2,2-双(γ-ω-全氟C4-20烷基硫基)甲基-1,3-丙二醇聚磷酸和氢氧化铵反应形成的铵盐。
  FDA指出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因具有毒性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显然不再合理。该次修订不再允许以上物质用于纸及纸板产品中的水油趋避剂,因此微波爆米花袋和比萨饼盒的生产商等都会受到影响。
  (摘编自江苏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其他文献
6月29日—7月8日,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赴瑞士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55次理事会财务常委会会议,并访问英国、斯洛文尼亚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卢布尔雅那大学。  本次理事会会议听取了2016年财务常委会工作计划实施,ISO信息技术战略工作组以及版权和国家采标工作组工作进展等情况的通报;审议通过了2016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和下半年财务计划,2016年ISO
2月11日,澳门特区政府公布了两项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行政法规,分别是《奶类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限量》和《修改第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禁用物质清单〉》。此前,特区政府已制定了四项,包括已生效的第13/2013号行政法规《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第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禁用物质清单》、第1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及第16/2015号行政法规《婴儿配方奶粉致病性
4月19日,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综合业务管理部的整体工作部署,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标院)标准评估部联合承办。国标委综合业务管理部处长于茜、国家标准审评中心副主任杜永生、中标院计划科研处副主任余田,中标院标准评估部副主任付强以及作为该次考核评估试点单位的中标院24
9月1日,由质检总局等42个部门共同组织的201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启动仪式现场宣布活动启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重庆市副市长吴刚致辞。质检总局、工信部、农业部、卫计委、军委装备发展部等主办单位有关部门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支树平、黄奇帆为获得命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重庆市渝北区、吉林省延边州、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永
一、标准制定背景  腐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腐蚀的普遍性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每年因腐蚀造成3%~5%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损失、钢材产量10%的损失,许多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其中腐蚀是逃脱不了的重要干系,如日本福岛的震惊世界的核电装置的泄漏;还有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已为国际社会特别是防腐蚀界专业人士的共识。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成立“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标准化技
1月16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美国UL公司在广州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孙大伟,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长李长江和U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伟廉仕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介绍,双方将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避免消费者人身伤害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技术交流、培训和以消费品质量安全为主导的公共教育活动;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
5月20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信标委以及各部委、产、学、研、
ISO正在更新其重要医药产品识别(IDMP)标准的内容和扩大该标准的应用范围,以减少全球范围由于用药差错带来的伤害与死亡人数。  2015年10月出版的《麻醉学》(Anesthesiology1))中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将近一半的手术治疗会发生用药差错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美国波士顿马塞诸塞州综合医院的3671项用药监管中,有277项涉及这一问题;这令人不安的数据表明,药物相关事件的发生,很多是由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