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建设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江苏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从教风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风调查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2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也更加显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我国的高职教育无论是从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数量都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必须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及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对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建设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江苏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一、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本文选取了国家级示范高职园区——江苏常州大学城的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实际有效回收478份,回收率95.6%;电子问卷400份,实际有效回收326份,回收率81.5%。
问卷主要设计了学习目的与兴趣、学风影响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气氛等方面的17个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座谈的形式与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力求最大限度地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二)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与座谈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风总体状况尚好,但也存在一些相对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懈怠现象比较普遍、违规违纪现象较多、师生相互满意度偏低等方面。在对原始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着重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归纳和总结。
二、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学生层面
1. 学习目标不清晰。首先,部分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是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而迫不得已选择,实际上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是不高的。由于这些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心目中理想大学相距较远,因此心理上产生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畏学、厌学情绪。其次,一些学生对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清楚,无法正确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勇往直前的学习动力。再次,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逐渐失去理想与追求,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2. 学生懈怠现象较多。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懈怠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学习不用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上课听讲效率不高,课后所花时间也较少。二是违纪违规行为较多,如上课睡觉、使用手机、玩游戏,甚至逃课、旷课。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效果不佳。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就感也不强,进入大学之后难以有效改观。其次,一些学生不适应独立生活,缺乏自制力。进入大学之后,一些学生失去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和家长的监控,对自己过度放纵,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谈恋爱或过分迷恋社交活动,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再次,部分学生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随意性强。不少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专业了解程度不够,期望值与实际产生偏差。另外,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不少理工科专业招收文科生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文科生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3. 校园文化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低。学风蕴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崇尚自由享乐的意识;不少学校将开展文体活动直接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教育和影响;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和评价度并不高。笔者认为,不少高职院校都是近几年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还没能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这是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的主要方面。
(二) 学校层面
1. 教风有待改进。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满意度有待提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偏差、素质较低,很难教;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认为老师教得不好。“教学相长”的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良好的教风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去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甚至消极懈怠,敷衍工作,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也对优良学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管理机制滞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管理水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如教育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机制等都相对滞后,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某些院校甚至将考试尺度无原则地放宽,一再迁就不努力的学生,淘汰率低,升级与毕业不设防,使得不良学风日益蔓延。另外,一些院校考试管理松懈,使一些不努力的学生觉得有机可乘,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三) 社会层面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种误区也使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加之一些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的侵入,也使一些学生对金钱和权势过分追求,向“钱”看和向“权”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难以安心学习。
三、 关于完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体系的建议
(一) 加强教风建设工作,以教风带动学风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以身立教的意识,从行动上积极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与使命。在教学中,能够从严执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每一次作业、重视每一次考试、学好每一门功课。同时,能够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积极探索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细致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与生活。
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本领。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首先应加强专业强、技术好的师资人才引进。其次,应深入挖掘师资培训内涵,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深入企业锻炼、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能力。此外,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也是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要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重点是对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并且在考核评价的同时应避免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重科研成果、轻教学业绩,重学历提升、轻素养提高的倾向。同时,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应进一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建立健全教学日常巡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网上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教风建设,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二) 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以管理促进学风
1. 加强新生学风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而良好的开端必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首先,通过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升新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使新生深入了解办学理念与专业思想,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相对充裕的课余时间,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大新生的学风管理工作,通过规范晚自习、加强学习指导、加强作业管理等手段,逐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大部分新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也会对其学习形成干扰,班主任、辅导员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疏通与引导。
2. 加强就业指导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性,避免学习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政策与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咨询等方面的多种形式活动将就业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去,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就业形势,正确应对就业的问题与压力,更加积极努力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
3.健全考勤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为了遏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懈怠的情况,从管理层面上健全考勤制度,严肃考风考纪显得十分重要。在考勤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的约束和惩处力度;在考试方面,应对试卷的规范性、考场安排、监考情况、考场纪律、违纪处理等情况进行更严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4. 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既应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激励和引导,也应注重对班集体、学生宿舍激励和引导,通过一系列活动如评选 “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学风建设带头人”、“优秀学风宿舍”等,树立典型,激励师生,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促进优良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 提升校园文化工作,以环境培育学风
1. 提升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校园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在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于学风建设乃至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党课、团课及各类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同时,通过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去感染和带动学生,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促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理念的形成,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2. 突出校园文化的学术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普遍存在娱乐性强而学术性弱的情况,因此突出校园文化的学术性显得尤为关键。针对高职院校发展特点和学生特点,要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术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学科竞赛、专题讨论会、学习研讨会等。同时,针对学习阶段的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可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高年级学生中展开具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展开应用型研究。
3. 加大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校园文化得以持久发展的生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首先,应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其次,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再次,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应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J].管理研究,2010(3)
[2]何发胜.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0SJD88006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风调查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2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也更加显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我国的高职教育无论是从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数量都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必须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及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对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建设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江苏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一、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本文选取了国家级示范高职园区——江苏常州大学城的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实际有效回收478份,回收率95.6%;电子问卷400份,实际有效回收326份,回收率81.5%。
问卷主要设计了学习目的与兴趣、学风影响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气氛等方面的17个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座谈的形式与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力求最大限度地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二)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与座谈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风总体状况尚好,但也存在一些相对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懈怠现象比较普遍、违规违纪现象较多、师生相互满意度偏低等方面。在对原始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着重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归纳和总结。
二、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学生层面
1. 学习目标不清晰。首先,部分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是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而迫不得已选择,实际上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是不高的。由于这些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心目中理想大学相距较远,因此心理上产生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畏学、厌学情绪。其次,一些学生对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清楚,无法正确认知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勇往直前的学习动力。再次,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逐渐失去理想与追求,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2. 学生懈怠现象较多。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懈怠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学习不用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上课听讲效率不高,课后所花时间也较少。二是违纪违规行为较多,如上课睡觉、使用手机、玩游戏,甚至逃课、旷课。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效果不佳。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就感也不强,进入大学之后难以有效改观。其次,一些学生不适应独立生活,缺乏自制力。进入大学之后,一些学生失去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和家长的监控,对自己过度放纵,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谈恋爱或过分迷恋社交活动,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再次,部分学生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随意性强。不少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专业了解程度不够,期望值与实际产生偏差。另外,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不少理工科专业招收文科生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文科生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3. 校园文化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低。学风蕴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崇尚自由享乐的意识;不少学校将开展文体活动直接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教育和影响;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和评价度并不高。笔者认为,不少高职院校都是近几年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还没能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这是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的主要方面。
(二) 学校层面
1. 教风有待改进。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满意度有待提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偏差、素质较低,很难教;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认为老师教得不好。“教学相长”的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良好的教风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去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甚至消极懈怠,敷衍工作,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也对优良学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管理机制滞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管理水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如教育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机制等都相对滞后,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某些院校甚至将考试尺度无原则地放宽,一再迁就不努力的学生,淘汰率低,升级与毕业不设防,使得不良学风日益蔓延。另外,一些院校考试管理松懈,使一些不努力的学生觉得有机可乘,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三) 社会层面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存在不少认识误区。这种误区也使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加之一些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的侵入,也使一些学生对金钱和权势过分追求,向“钱”看和向“权”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难以安心学习。
三、 关于完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体系的建议
(一) 加强教风建设工作,以教风带动学风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以身立教的意识,从行动上积极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与使命。在教学中,能够从严执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每一次作业、重视每一次考试、学好每一门功课。同时,能够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积极探索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细致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与生活。
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本领。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首先应加强专业强、技术好的师资人才引进。其次,应深入挖掘师资培训内涵,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深入企业锻炼、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能力。此外,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也是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要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重点是对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并且在考核评价的同时应避免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重科研成果、轻教学业绩,重学历提升、轻素养提高的倾向。同时,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应进一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建立健全教学日常巡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网上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教风建设,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二) 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以管理促进学风
1. 加强新生学风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而良好的开端必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首先,通过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升新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使新生深入了解办学理念与专业思想,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相对充裕的课余时间,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大新生的学风管理工作,通过规范晚自习、加强学习指导、加强作业管理等手段,逐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大部分新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也会对其学习形成干扰,班主任、辅导员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疏通与引导。
2. 加强就业指导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性,避免学习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政策与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咨询等方面的多种形式活动将就业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去,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就业形势,正确应对就业的问题与压力,更加积极努力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
3.健全考勤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为了遏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懈怠的情况,从管理层面上健全考勤制度,严肃考风考纪显得十分重要。在考勤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的约束和惩处力度;在考试方面,应对试卷的规范性、考场安排、监考情况、考场纪律、违纪处理等情况进行更严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4. 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既应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激励和引导,也应注重对班集体、学生宿舍激励和引导,通过一系列活动如评选 “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学风建设带头人”、“优秀学风宿舍”等,树立典型,激励师生,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促进优良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 提升校园文化工作,以环境培育学风
1. 提升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校园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在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于学风建设乃至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党课、团课及各类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同时,通过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去感染和带动学生,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促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理念的形成,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2. 突出校园文化的学术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普遍存在娱乐性强而学术性弱的情况,因此突出校园文化的学术性显得尤为关键。针对高职院校发展特点和学生特点,要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术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学科竞赛、专题讨论会、学习研讨会等。同时,针对学习阶段的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可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高年级学生中展开具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展开应用型研究。
3. 加大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校园文化得以持久发展的生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首先,应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其次,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再次,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应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职业操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J].管理研究,2010(3)
[2]何发胜.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0SJD88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