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一位“被遗忘”的中国漫画家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光宇自导的连拍,完成于1930 年代,比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的1976 年的著名自拍照早了三十多年。

  整整120年前的8月25日,在江苏无锡的一户中医家庭中,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或许这家三代为医的普通家庭很难想到,今后这个男孩,会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的大画家张光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光宇并不为人所熟知。在他众多的创作中,惟一可称得上家喻户晓的,就是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设计。事实上,这只是张光宇漫漫创作长河之中的一朵小浪花。正如艺术家张仃所说:“他的艺术还没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等到公正的评价,张光宇是中国美术史的最大遗忘。”
  的确,或许很难用一种绘画形式來界定张光宇的艺术价值与贡献,在他六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晚清的腐朽没落,民国的光怪陆离,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又在晚年得以在新中国和平自由的环境中一展抱负,为美术事业贡献了最后的一丝光与热。而他所涉猎的艺术门类,则更是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他当过编辑,曾创办过《上海漫画》、《时代漫画》、《万象》等十几种刊物。也画漫画,搞木刻,画国画,创作水彩、油画、壁画,搞服装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家具设计、舞台美术与电影动画设计,还做过火花、邮票设计,甚至参与设计了国徽与人民大会堂的装修……形式多样,蔚为大观,雅俗共赏,影响巨大,因此被誉为博学杂家或大美术家,而在黄苗子、郁风、张仃、丁聪、廖冰兄、华君武、黄永玉等诸多艺坛大家的心中,张光宇永远是他们从事美术道路的启蒙者与“老爷叔”。
  事实上,上世纪40年代的张光宇在创作力上不逊于同期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然而,许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位中国现代设计的先行者并不熟悉,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被艺术史忽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身后寂寞,张光宇始终不乏艺术知音。不仅老朋友们为之奔走宣传,在海外更不乏专门的研究学者。2011年12月18日,黄苗子先生在“中华艺文奖”的颁奖仪式上提出:张光宇堪称中国风格现代艺术之标志,其艺术成就影响几代艺术家,然而他正为今日艺术界所淡忘。随后,黄苗子将所得奖金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出版张光宇著作的专项资金。
  近年来,张光宇研究逐渐走上正轨,他那引领一个时代辉煌的艺术,乃至影响未来的超前与现代,“土洋结合”的艺术道路,都给今天的艺术家许多启发、借鉴与感悟。而自始至终,张光宇是成长在华夏大地,用地道的中国笔法,描绘中国风情,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派头的画坛先驱与艺术巨匠,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国画家。这一点,无可厚非,毋庸置疑。

从无锡到上海


  1900年的无锡,还叫登瀛。无锡虽只是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一个小县城,但却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江南水乡。受家庭影响,张光宇从小接触到许多民间文艺,剪纸、泥人……故乡的生活习俗,民间节日活动也都引起张光宇的兴趣,无疑这对他爱好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起了作用。他的父亲行医之余,喜欢读书和书画收藏,有时也写字画画,吟诗作对,颇有一些传统文人气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张光宇也逐渐爱上画画。
  张光宇兄弟三人虽然都出身医家,却都对艺术有兴趣,没有一个继承医道。据张光宇之子张大羽解释,由于从小见惯店堂中愁眉不展的病人,因此张光宇一直想从事一种令人愉快,自己又喜欢的职业。不久之后,他被送去钱庄做学徒,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继承家业。但他自己却很讨厌这份工作,咬牙坚持了一年,最终以反抗争取到了去上海学习的机会。
  当时的上海,可算得远东第一大都市,有着深厚丰富的“海派文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华与糟粕……同时融会在这十里洋场,给张光宇增添了眼界与见识。在上海上学时,张光宇住在亲戚家,附近有一个演京剧的戏院,课余他最有兴趣去后台涂涂画画,画点速写。后来就和戏班演员交上了朋友,常去后台串门,又在前台空座看白戏,因此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对京剧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与戏班演员们的交往过程中,那种江湖讲义气、互相帮忙的气质也感染了他,无形之中形成了他仗义、大气与喜爱助人为乐的性格。
  中学毕业后,他本想去投考美术学校,碰巧认识了画家张聿光先生,他是上海美专的校长又兼上海新舞台戏院的置景主任,机缘巧合之下就拜了张先生为师。老师留他在身边,一边学习一边劳作,用传统的“学徒制”,为师父舞台画布景。尽管失去了正规美术学校学习的机会,但张光宇并不后悔,他曾说过:“我是在实际工作中受了锻炼,学到不少东西,如大面积的云山树林、亭台楼阁,这大都由徒弟来画,留下室内镜框中的画或其他精细部分才由老师来执笔,所以也就有了画大东西的经验。”而这样“师父带徒弟”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与锻炼中学会真本事的艺术道路,曾经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美术从业者的选择,无论是叶浅予、黄尧、张乐平还是华君武、张仃,大都非专业美术学院出身,却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与技巧。而张光宇成名之后,对后起之秀,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心、培养与不遗余力的鼓励、帮助,也恰源于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
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在上海。

  这样约过了两年,二十岁时,张光宇经老师的介绍去生生美术公司工作。公司出版《世界画报》,请丁悚先生任编辑,张光宇当助编,从此他俩交往甚密成了极好的朋友,丁悚称张光宇为“大块头”,张光宇则亲切地叫他“老丁”,后来丁悚的儿子丁聪也画起了漫画,张光宇就建议:你画上的签名就叫“小丁”吧。没想到“小丁”二字,丁聪先生就真的用了一辈子。   到达重庆之后,老友叶浅予、廖冰兄欢迎他去北温泉,并建议他集中精力重振战笔。在那里,他一下画了五幅漫画,参加了重庆的“漫画联展”,接着又用四个月时间,结合亲身所感,用夸张而辛辣的笔法画了长篇讽刺画《西游漫记》,以此揭露当时国民党的腐败。据廖冰兄回忆,当时张光宇作画的条件很差,一块木板,架在逃难随身带的箱子和铺盖上,为此,廖冰兄还曾专门画过一张漫画像以为记录。这套作品一经问世,影响巨大,反响热烈,不仅在多地进行展览,还出版了单行本,更成了其艺术生涯的一部代表之作。在这时期,他还绘制了《水浒传人物》《金瓶梅人物》两部作品,无不是借古讽今,装饰性与艺术性兼顾的佳作。
  1946年,张光宇再次回到香港。自此,在香港居住到新中国成立。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的同时,他没有放弃绘画,仍抽空画插图、讽刺画等,并加入了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团体“人间画会”被推为会长。在这段岁月里,张光宇组织读书会,搞募捐演出,画巨幅毛主席像等工作,迎接广州解放。
  1949年底,一颗向往建设祖国的心,使张光宇不顾一切,克服困难,回到内地。历经无数艰难岁月与困苦磨难之后,天命之年的张光宇最终定居北京,并用自己最后的岁月,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拼尽全力。一开始,他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实用美术系和张仃一起從事教学工作,可谓志同道合。后来实用美术系改为工艺美术学院。对美术教育,张光宇可谓经验丰富,却并不善于言辞,尽管如此,只要学生有需要,他必定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倾囊相授,在他的学生中,不乏袁运甫、韩美林、丁绍光等如今赫赫有名的人物。除了学校的工作外,他担当的社会任务也既广又杂,从国徽的设计到人民大会堂的内部装修设计,从邮票图案的绘制到家具设计制作、游行队伍设计……各方面的需求不断找上门,使他忙得不可开交。对来访求教的,他总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谈,出主意,还亲自动手帮助解决问题。对此,张光宇戏称自己“来者不拒”,并笑着向心疼他的家人解释:“这些都是人民切实需要的实际工作,你不肯做,谁去做呢?我们应多为人民做些事,人家也是看得起用得着才来找你的。”
1940 年8 月,在香港绘制鲁迅诞辰60 周年纪念会场鲁迅头像,图为绘制者合影。左起:郁风、张正宇、糜文焕、叶浅予、谢谢、丁聪、张光宇。
张光宇自画像。
张光宇(右)与万籁鸣讨论《大闹天宫》设计稿。

  与此同时,张光宇迎来了晚年创作高峰,画了不少民间故事插图、封面装帧设计,其他还有舞台服装、布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展览会设计、杂志编排等。其中,《神笔马良》《刘三姐》《杜甫传》等,都堪称既具民族性又具艺术性的传世精品。
  1956年,身体肥胖的张光宇得了高血压,尽管如此,工作仍很忙碌。特别是在病中,还为动画片《大闹天宫》设计绘制了几十个人物造型和场景图。这套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张光宇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汲取民间艺术诸如年画、版画、塑像的诸多元素,同时借鉴京剧艺术的脸谱、造型与色彩,将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性格与外貌特征,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又一部经典。由于他的精彩设计,动画片《大闹天宫》荣获国际大奖。
  1960年,张光宇病情愈发沉重,行动和说话都不便,几乎长年在家休养,但他仍用不太灵活的手,颤抖地为《文汇报》画文艺刊头,用水墨画京剧《金钱豹》,画京剧《定军山》里的老黄忠,题词为“老当益壮”。可见他多么想战胜病魔,能再奋笔作画。1965年5月4日,张光宇紧握住妻子的手不放,流下万分感激之泪,与世长辞了。
  从人生经历上来看,张光宇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最艰辛曲折的阶段,很多时间在战乱中度过,流离颠沛,环境坎坷,更要肩负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尽管如此,他却始终不忘对艺术的追求,在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创作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养分形成个性鲜明、面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艺术追求来看,张光宇所走过的是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他的学习成长是通过个人不断奋斗、不断工作实践、个人的志趣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中形成的,是学与用的结合,是历史条件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一切古今中外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法,都可用来为达到自己创作目的服务,发挥其最佳效能。归根到底,张光宇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如何做好一名地地道道、纯粹而真挚的中国画家,时代与读者,都永远不会忘记他。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活动,近几年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来说,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上也就要求得比较严格。历史学科牵扯到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每一个朝代的兴亡当中进行感悟,对如今的社会发展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微课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复杂的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可以凸显出很多便利之处,也是如今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产物。那么根据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
2月1日,巴基斯坦空军C-130运输机抵达中国,支援医疗防护物资。  “捐赠有价,情义无价。”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介绍各国支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情况时,对国际社会真诚友善的支援表示感谢。  其中,巴基斯坦提供的数量并不突出,可引起的涟漪却经久不息,因为这出自并不宽裕的国家的公共卫生库存,同时被大家熟知的“友谊之鹰”——巴基斯坦空军C-130运输机送到中国。正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
我更乐意看到你温馨你的,我别扭我的——“不一样,能咋的,各人自说各人的”。  2020年是我记忆中电影市场最“清淡”的一年,到了年根底下还能想得起来的片儿,竟然只有一部年初的《1917》。在这么个比较凄凉的年景之下,如同乱草之中忽然触目的修竹美箭,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刷的冒出来了。  《心灵奇旅》的情节和气氛,很让我想起一些20世纪40年代的片子,比如《生活多美好》和《天堂可以等待》。同样是
如果说有一种食物,爱它多少都不嫌多,作为南方人、作为吃货、作为碳水爱好者,我必定要提名——米!  小时候,大米是长辈“粒粒皆辛苦”的田园赞歌,长大了,大米就成了“走遍千山万水,还是这边味道独好”的切身感悟。米不光是填饱肚子的主食担当,更有千变万化数不清的美味化身,感谢勤劳朴实智慧的我们先辈,把大米吃出了花儿。  大米的一百种吃法,你吃过几种呢?肠粉  作为广东最普遍的小吃,肠粉白如雪,薄如纸,表层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政治学科不仅传递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师强调背诵,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导致对课本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探究来提高政治综合素质。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策略展开相关探讨与研究。  關键词:新课改;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
全世界的咖啡豆均产自介于北纬25度至南纬30度之间的咖啡种植地带,这条“咖啡带”涵盖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咖啡豆品种主要分为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利比里卡(Liberica) 这三大原生种类,并由此分化出100多种咖啡种类。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多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种。这里粗略介绍的是世界上主要咖啡产地及出产的著名品种。危地马拉  著名品种为安提瓜
摘要:课堂是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小学数学学科也是如此,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情,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特点,认真备课,巧设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程标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奠基阶段,因为
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困,种族视角下的西方叙事,自然容不下中国幸存者。  许多中国观众对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细节如数家珍,但很少人知道,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的,还有一些中国往事。一百多年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被写成书籍,拍成电影,几乎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都被完整记录,唯独船上中国人的故事,如同长眠大海的残骸,被时间吞噬于虚无——直到2021年,一部叫《六人:泰坦尼克號的中国幸存者》的纪录电影,改写了泰坦
摘要:加强课堂合唱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本课题研究团队在新课改实践中,探索并提炼出营造良好的合唱教学氛围、尝试简单趣味的多声活动、创新教材的二度改编设计等不同形式协调运用的课堂合唱教学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对推进音乐课改、普及课堂合唱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策略;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人教版新教材从低年级课堂渗透合唱教学,培养学
林奕华  “甘草演员”在香港的影视文化里,是“粗生粗养”的营养食粮。曾几何时,幸福的我辈,得以同步游弋于时间长河的上、中、下游,在他们芳华正茂与老而弥坚的演出里,感受和体会人性与人生。五六岁便如数家珍的一些名字,以肉身陪伴我们成长,也以记忆抚慰老去的我们。  一位又一位地走了,也形成了一块又一块岩石被抽走后的断层。他们活过的时代,他们经过的变迁,他们所贡献的时间和情感,皆随风而逝。我们要找有关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