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起了促进、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探索性教学可分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两种模式,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创新数学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定位探究目标、设计探究过程、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新课标教材设置“探究”的目的也是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立体几何以后,知道了一些结论在二维空间(即在平面)中成立,而在三维空间(立体)中不成立,同学们就自主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在二维空间中成立而在三维空间中不成立的结论有哪些?在二维空间中成立在三维空间也成立的结论有哪些?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命题,再论证,然后由其他小组批判,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确定探究课题,学习的方法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自己得出结论。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老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再由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节时,老师就提出了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探究学习:1. 数量与向量有什么区别?2. 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3. 长度为0的向量叫什么向量?4. 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查找资料、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小结、归纳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和结论。如在得出第一个问题时,同学们就只得出:数量只有大小,但向量有大小且有方向。老师再引导他们得出:数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而向量有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中,通常围绕一个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问题是教师根据教材目标、教材要求设计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选择探究的内容时应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因地制宜,适应差异,发挥优势;要重视积累,师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结论,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意义。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可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探究性教学内容的宝贵资源。
2. 探究性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改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补充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此外,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责任编辑邹韵文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定位探究目标、设计探究过程、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新课标教材设置“探究”的目的也是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立体几何以后,知道了一些结论在二维空间(即在平面)中成立,而在三维空间(立体)中不成立,同学们就自主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在二维空间中成立而在三维空间中不成立的结论有哪些?在二维空间中成立在三维空间也成立的结论有哪些?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命题,再论证,然后由其他小组批判,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确定探究课题,学习的方法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自己得出结论。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老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再由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节时,老师就提出了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探究学习:1. 数量与向量有什么区别?2. 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3. 长度为0的向量叫什么向量?4. 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查找资料、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小结、归纳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和结论。如在得出第一个问题时,同学们就只得出:数量只有大小,但向量有大小且有方向。老师再引导他们得出:数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而向量有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中,通常围绕一个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问题是教师根据教材目标、教材要求设计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选择探究的内容时应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因地制宜,适应差异,发挥优势;要重视积累,师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结论,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意义。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可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探究性教学内容的宝贵资源。
2. 探究性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改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补充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此外,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