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出生便认识他了,命中注定了的。
我对他的记忆是从他第一次打我开始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把我丢在保姆家,他没有时间可以分出来跟我相处,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机会让我记忆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直到我要上小学的那一年,他才终于注意到了我,把我从保姆家接回了家。那天,姐姐说要送给我一个很好看的小本子,我却故意在他面前撒着娇说姐姐不肯送给我。他知道真相后打了我,在我的大腿上留下了一道乌青的印迹。第一次,他——而不是妈妈——叫我站到墙角面壁思过。
我一直是个很顽皮的孩子。经常会撒谎骗他们,他却是知道一次,就打我一次。
小学的时候,他平常坚持要检查我的作业。很显然,他不是一个好老师,他从来没有耐心教我做一道题目。有时他说了一遍,我仍然不会,他便摇摇头叹口气不耐烦地说我真笨,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合上书起身离去……
我上初中后和他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们却变得亲近起来。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印象中冷漠的他竟变得喜欢开玩笑,喜欢跟我没大没小地争论。我和他嬉闹的时候,我几乎是不把他当成我的父亲,而是一个对手——一个我非赢不可的对手。
那天,他无意中翻开了我的一篇作文,那篇作文正是写父亲的。从他的眉宇间我看得出,他有一丝的骄傲。
当我身边的同学都在为了父母时阴时晴的脸色而学习的时候,我显得很轻松,我的父母似乎与众不同,他们是懂得体谅孩子的父母——至少,在那时,我心里是这么想的。
父亲最常说的是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做每件事都有十足的把握,想好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预计哪一步会出岔子。他要求我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分清主次,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不必花时间去尝试。譬如上网,譬如看电视,譬如打电话。而我通通都不赞同,我不喜欢他历练世故之后的进退自如,他也看不惯我的毛毛躁躁、不知天高地厚和一意孤行。
冬天我穿得很少。他总是埋怨我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外套,每次他埋怨完后总是要加上一句:“你要感冒的。”当我真的在几天后得了重感冒,眼泪鼻涕一大把的时候,他从来不知道要同情我或者买药给我吃。比如我胃痛,他总是眼睁睁地看着我痛得趴在床上,把枕头压在胃部,脸色苍白。他几乎没有说过什么安慰我的话,只是每次都用一种抱怨的口气说我吃冷饮太多,饮食太没规律。
其实,我生病的时候,并不是要他怎样像别人作文里写的模范父亲一样来照顾我,送我到医院去,我只是受不了他用那些话来刺激我,我觉得他在落井下石。
他非常照顾我的爷爷奶奶,他是想身体力行地教会我饮水思源的道理。
那天,出门时我看见外面没下雨就没有带伞,结果后来下雨了,是母亲带病给我送伞到学校的。等我回到家里时,他的火气直冲向我,他质问我什么时候才懂得为别人着想,什么时候才懂得体贴人,是不是永远都要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我呆住了,我真的不懂,仅仅为了一点小事换来这样一堆不堪的质问。我想起我念小学的时候,为了降低他的血脂,我在电脑上整整抄了一个晚上的食谱,可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开心,也没有出现任何感动人的画面,他只是很随意地把它扔在桌子上,让它自生自灭。
进入初二后,我的成绩大幅度下滑,我以前所有的优势变得不再是优势。一直当好学生的爸爸的他,一下子还不习惯这种转变。我想他是真的生气了,涵养让他没有办法当着我的面直接发泄,他把失望彻底而真实地表现在长久的沉默中,让我无法漠视。
我对他也很失望。他不跟我讲话,我也不会笑嘻嘻地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主动去跟他说些什么,去试图挽回些什么。这些时候,似乎每个人都各怀心事,默不作声。我悲观地想,终有一天我们之间会变得仅仅只是一种血缘的维系。
我开始做出许多我这个年龄段不该做的事情,我开始谈恋爱,和许多不正经的人整天搅在一起……最后,被他一阵又一阵的责骂敲醒。他很严肃地告诉我:“我不敢奢望你能成才、出名,我只希望你能成人,不要给这个社会带来危害!”
我觉得和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他曾经是我崇拜的人,一个内敛稳重有成熟气质的人,是我头顶的一把大伞。记得小时候他带我去看灯,把我高高地举起放在他的肩膀上,我仿佛坐在一座坚实的山头上一样。
现在,他所庇护的我正一天天地长大,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完全全地将他的女儿罩在下面任他摆布了。我想要他的理解,需要他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想,但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无奈地选择了沉默,而不是费力地解释。
他不会明白这些,他只会觉得我变了,变得冷漠,变得无情,变得乖张,变得自以为是。他只会觉得我离他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远,不再是他记忆中习惯了逆来顺受的乖孩子。
他是单位里的干部,他得与时俱进,学习电脑,然后通过初级考试。在电脑面前,他成了一个落魄的失败者。当他拿着那本印了一套套模拟试题的书来问我,而我在一次次地解释后终于不耐烦地对着他吼的时候,小学时的那一幕幕情景仿佛重新上演。妈妈对他说:“以前你怎么教她,现在她怎么教你。”
六十年代初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受的是普通的教育,书读到高中就没有再读,工作后才读了“成大”,他并不刻苦,并不用心,但在他的身上,写满了“责任”。
他三十多岁时有了我。如今,他总说最疼我,我想起来,其实每次在我犯错后最舍得打我的是他;每次毫不顾及我的面子,劈头盖脸骂我的也是他。
他从来不知道我在哪个班级,我的老师是谁;在马路上他从来都是与我擦肩而过,在来来往往的人海中,总是认不出我;他很有时间观念,很讲信用,总告诉我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他中年发福,体型大不如以前;我总是叫他大胖子,他不再是结婚照片上那个有点害羞有点青涩的漂亮的男孩子了。
他是我爸爸,我们是父女,我无法改变。
事实上,我并不想改变什么。
(指导教师 高好安)
我对他的记忆是从他第一次打我开始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把我丢在保姆家,他没有时间可以分出来跟我相处,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机会让我记忆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直到我要上小学的那一年,他才终于注意到了我,把我从保姆家接回了家。那天,姐姐说要送给我一个很好看的小本子,我却故意在他面前撒着娇说姐姐不肯送给我。他知道真相后打了我,在我的大腿上留下了一道乌青的印迹。第一次,他——而不是妈妈——叫我站到墙角面壁思过。
我一直是个很顽皮的孩子。经常会撒谎骗他们,他却是知道一次,就打我一次。
小学的时候,他平常坚持要检查我的作业。很显然,他不是一个好老师,他从来没有耐心教我做一道题目。有时他说了一遍,我仍然不会,他便摇摇头叹口气不耐烦地说我真笨,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合上书起身离去……
我上初中后和他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们却变得亲近起来。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印象中冷漠的他竟变得喜欢开玩笑,喜欢跟我没大没小地争论。我和他嬉闹的时候,我几乎是不把他当成我的父亲,而是一个对手——一个我非赢不可的对手。
那天,他无意中翻开了我的一篇作文,那篇作文正是写父亲的。从他的眉宇间我看得出,他有一丝的骄傲。
当我身边的同学都在为了父母时阴时晴的脸色而学习的时候,我显得很轻松,我的父母似乎与众不同,他们是懂得体谅孩子的父母——至少,在那时,我心里是这么想的。
父亲最常说的是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做每件事都有十足的把握,想好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预计哪一步会出岔子。他要求我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分清主次,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不必花时间去尝试。譬如上网,譬如看电视,譬如打电话。而我通通都不赞同,我不喜欢他历练世故之后的进退自如,他也看不惯我的毛毛躁躁、不知天高地厚和一意孤行。
冬天我穿得很少。他总是埋怨我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外套,每次他埋怨完后总是要加上一句:“你要感冒的。”当我真的在几天后得了重感冒,眼泪鼻涕一大把的时候,他从来不知道要同情我或者买药给我吃。比如我胃痛,他总是眼睁睁地看着我痛得趴在床上,把枕头压在胃部,脸色苍白。他几乎没有说过什么安慰我的话,只是每次都用一种抱怨的口气说我吃冷饮太多,饮食太没规律。
其实,我生病的时候,并不是要他怎样像别人作文里写的模范父亲一样来照顾我,送我到医院去,我只是受不了他用那些话来刺激我,我觉得他在落井下石。
他非常照顾我的爷爷奶奶,他是想身体力行地教会我饮水思源的道理。
那天,出门时我看见外面没下雨就没有带伞,结果后来下雨了,是母亲带病给我送伞到学校的。等我回到家里时,他的火气直冲向我,他质问我什么时候才懂得为别人着想,什么时候才懂得体贴人,是不是永远都要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我呆住了,我真的不懂,仅仅为了一点小事换来这样一堆不堪的质问。我想起我念小学的时候,为了降低他的血脂,我在电脑上整整抄了一个晚上的食谱,可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开心,也没有出现任何感动人的画面,他只是很随意地把它扔在桌子上,让它自生自灭。
进入初二后,我的成绩大幅度下滑,我以前所有的优势变得不再是优势。一直当好学生的爸爸的他,一下子还不习惯这种转变。我想他是真的生气了,涵养让他没有办法当着我的面直接发泄,他把失望彻底而真实地表现在长久的沉默中,让我无法漠视。
我对他也很失望。他不跟我讲话,我也不会笑嘻嘻地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主动去跟他说些什么,去试图挽回些什么。这些时候,似乎每个人都各怀心事,默不作声。我悲观地想,终有一天我们之间会变得仅仅只是一种血缘的维系。
我开始做出许多我这个年龄段不该做的事情,我开始谈恋爱,和许多不正经的人整天搅在一起……最后,被他一阵又一阵的责骂敲醒。他很严肃地告诉我:“我不敢奢望你能成才、出名,我只希望你能成人,不要给这个社会带来危害!”
我觉得和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他曾经是我崇拜的人,一个内敛稳重有成熟气质的人,是我头顶的一把大伞。记得小时候他带我去看灯,把我高高地举起放在他的肩膀上,我仿佛坐在一座坚实的山头上一样。
现在,他所庇护的我正一天天地长大,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完全全地将他的女儿罩在下面任他摆布了。我想要他的理解,需要他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想,但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无奈地选择了沉默,而不是费力地解释。
他不会明白这些,他只会觉得我变了,变得冷漠,变得无情,变得乖张,变得自以为是。他只会觉得我离他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远,不再是他记忆中习惯了逆来顺受的乖孩子。
他是单位里的干部,他得与时俱进,学习电脑,然后通过初级考试。在电脑面前,他成了一个落魄的失败者。当他拿着那本印了一套套模拟试题的书来问我,而我在一次次地解释后终于不耐烦地对着他吼的时候,小学时的那一幕幕情景仿佛重新上演。妈妈对他说:“以前你怎么教她,现在她怎么教你。”
六十年代初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受的是普通的教育,书读到高中就没有再读,工作后才读了“成大”,他并不刻苦,并不用心,但在他的身上,写满了“责任”。
他三十多岁时有了我。如今,他总说最疼我,我想起来,其实每次在我犯错后最舍得打我的是他;每次毫不顾及我的面子,劈头盖脸骂我的也是他。
他从来不知道我在哪个班级,我的老师是谁;在马路上他从来都是与我擦肩而过,在来来往往的人海中,总是认不出我;他很有时间观念,很讲信用,总告诉我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他中年发福,体型大不如以前;我总是叫他大胖子,他不再是结婚照片上那个有点害羞有点青涩的漂亮的男孩子了。
他是我爸爸,我们是父女,我无法改变。
事实上,我并不想改变什么。
(指导教师 高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