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度”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儿童视角,挖掘古诗词文体形式与文本内容符合儿童精神特质的生长点,强调建立与生活联系的尺度上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热情,唤醒古诗词意境中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学密度上触摸古诗词的音韵、意境和情志之美,涵养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温度,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品质,构建语文学科的审美文化价值。
  【关键词】儿童视角;文体意识;诗词温度;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基于儿童视角的尺度、教学的密度上去审视诗词教学的内容与意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志与美感,触摸文字的温度,体味古人千年不绝的文化精神,这是当下语文老师可能需直面的现实问题。
  谈及“三度”, 主要指向文体意识下的小学古诗词课堂特质。笔者以为,紧扣文体意识下诗词教学的方向,基于儿童视角建立与生活联系的尺度,赋予静止的文本内容学习的价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因子中把握密度节奏进行渗透提升,可有效帮助儿童感受古诗词文体体式特点,在与诗人情意绵绵的对话中体味古人的精神世界,彰显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提升儿童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
  一、建立古诗词与儿童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尺度
  古诗词从文本内容到语法特点,古今差异特别突出,就连时代背景离今天儿童生活的现代社会都甚是遥远。基于学龄段特点,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编者就充分考虑到了儿童个性,有相当篇幅是描写古代儿童的生活故事。这些古诗词相比较其他显得更浅显一些,更感性一些,更轻松一些,作为教学文本有益于建立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若深谙儿童特点,掌握诗歌内容和小读者的生活联系尺度,使静态的古诗文本复活,与儿童的思维及其视野巧妙融合,古诗词之美将悄悄地扎根在儿童心灵深处。例《池上》教学片段。
  师:“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你们觉得诗歌中哪处场景特别有趣?
  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谁来描绘下这个场景的画面?
  生:小孩轻轻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去吃。
  师:偷偷采了白莲蓬,怎么不光明正大去采呢?
  生:怕被发现。
  师: “偷”看来值得我们留意诗人用字的意图。同学们,生活中“小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喜欢偷偷摸摸,不让人知道。
  师:呵呵,做坏事呢,偷了东西赶紧走,生怕被别人看见。那诗中所描绘的小娃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偷一样吗?
  生:不像。我猜他可能是去池塘玩耍,看到莲蓬好奇就随手摘了一些。
  生:我猜他就是觉得好玩,因为莲蓬我见过,不是很贵,不需要“偷”。
  师:被同学们这么一说,看来此“偷”非彼“偷”,的确古今有异啊。
  生:嗯,小娃好可爱。
  生:我仿佛看见那幅画面了呢。
  二、把握文体教学内容与课堂节奏的密度
  古诗词语法和文化博大精深。曾文正公云:“古人在惨淡经营之时,亦纯在声调上下功夫”。最早古诗词是诗乐不分的。古人将诗与词配合乐谱歌唱,后来诗词逐渐脱离乐谱发展成独立性的书面文字,但诗词在创作中仍然讲究平仄、用韵和对仗,这是这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应涵养这类文体的哪些知识、教学价值在哪,如何从朗读停顿的指导入手,融入韵律、平仄和用字用词的推敲之功夫,不仅是小学课堂学习坡度的体现,亦是小升初古诗词衔接的分水岭。这种基于文体意识下的教学价值推敲,特别考验一个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师生有效互动中将古诗词的知识和书法传统文化教育巧妙融合,恰到好處地画龙点睛,将民族文化的基因渗透到教学中,让小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天地而习得文化的精髓,那课堂必然古韵流芳。例《如梦令》教学片段。
  师:哪处停顿,有规律吗?
  生:(观察后)都在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师:五言、七言后面停顿几个字?(师相机出示一首五言诗,生读)
  生:五言后面停顿是三个字。
  师:你来念一首七言的诗(生念后),七言我们叫绝句,后面也是(生答,三个字,指名学生诵读一首绝句)。
  师:你有一个优点,读出了韵脚的押韵。你们听出这首词压什么韵,哪个字是韵脚?
  生:暮、路、处、鹭。
  师:最后一个字加重语气,停顿实则声断气不断(教师范读,生练习)。
  师:诗、文都要注意停连。古诗词停连有自己的方法(板书:平仄)。
  师:这首词中哪两声是平声,仄声又是哪处?(出示带有平仄示意图的整首词)
  师:(教师带着吟诵的特点配以动作示范)平声两手平行由内向外开,仄声两手平行掌心向内向下划。
  师:(第一遍古文排版)一起读。
  师:(第二遍:小篆版)再读。
  师:(第三遍行草版)读——,有意思吗?
  生:有。
  师:好,现在考考大家,古人为什么不叫荷花,叫藕花?
  生:是讲究平仄吧。
  师:厉害啊你。第四句用荷花,就是平声,用藕花恰好是仄声,你们读读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古人好会用字。
  师:古诗词字字精炼,字字传神,字字有讲究,所以说古人用字用词善推敲。
  三、追寻共情体验浸满情趣的温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第一则至第六则,就鲜明倡导“词以境界为最上” [2]。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古诗词大都“缘情”而作,言简义丰,含蓄蕴藉,时空跌宕,展现了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真正理想的古诗词课堂,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最具表现力的文体教学现场,应该是理趣兼情趣有机融合最充满语文色彩和人文情怀的课堂。如果能帮助小学生透过古诗词的“诗眼”和“词眼”,调动主体意识情感的积极参与,感同身受,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词的人之常情,山水之音,读出童真趣,田园乐,读出饶有情趣的动情点。每篇古诗词的动情点找准了,再引导学生抓住情思,回归意境,加以品读,将诗者情融入读者心,去聆听古人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情感共鸣势必可以帮助小学生穿越时空,揣摩古诗词的温度,涵养温润高雅的品性。例《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段。   师:诗有情,画有意,如果让你画这幅送别之景,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景衬托他们的离别?
  生:一场小雨。
  师:无边丝雨细如愁,有理。
  生:我画很多的柳树,因为诗人提到了“柳色新”。
  师:关于这柳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的先河。(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读)
  师:(生齐读)到了唐朝,盛行折柳送别。(出示:“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生读)这是说天下千树万树,唯有柳是挽留之树。看来这柳还不一般啊,看来也可以画。
  师:无声景出来了,那么有声人千言万语最后化作哪句话呢?
  生:(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这句诗,哪些词可以看出王维和朋友元二不同一般的友情,请你圈一圈。(学生圈画,教师巡视)
  师:你圈了什么?
  生:一杯酒。
  师: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好啊,他们都喝了多少杯酒呀?
  生:一杯。
  生:不止一杯,更尽——告诉我们是一杯又一杯。
  师:他们从此不知道什么时候相见,换一句话说,这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生:难舍难分。
  生:生离死别。
  师:所以,他们把生死情融進酒里,这样安慰对方。
  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千言万语化在这酒中呀!据说当年王维去送元二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他知道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才回来,苏武出使西域十九年才回来,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才回来。那元二又会什么时候回来呢?
  生:三十年。
  生:更长,也可能不会回来了。
  师:是啊,好友此行凶吉难料,诗人这杯酒更像是为好友?
  生:送行。
  师:更像是一杯壮行酒!喝完了酒,元二扬鞭而去,在分别之时,他们会说什么话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出示:元二就要扬鞭而去,他说:“ ”王维说:“元二啊 ”)
  生练笔,师巡视。
  师:孩子们,这是阳关城,这是残存的烽火台,遥想当年那个诗酒传奇的时代,再过千年,或许这些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将归于尘土,然而只要有人在,只要有真情在,就会有诗和酒的咏叹,超越时空,永远激荡在我们心中。拿起书让我们和王维一起为元二送别吧,体验这场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吧。
  生齐读全诗。
  综上所述,基于文体意识下的古诗词教学在儿童的世界里将不再是一个干瘪枯燥的文学知识讲授,它构成了一种滋养儿童精神文明鲜活存在的方式。生活在这个诗词流淌的国度,语文教师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益因子,怀揣语文的温度让小学古诗词教学向着更明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017-10-27.
  [2]张宏伟.人间词话全集鉴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21.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然而,在我们现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对此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其应用范围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生机与活力。在此大
本文根据GB2624-81编写了一个通用BASIC程序。该程序较一般程序有很多方便之处,设计准确、可靠、速度快、查表少、计算精度高、应用范围广,有一定参考价值。 This article a
不同研究机构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的凿毛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目前对其剪切滑移受力机理的认识仍不够深入,故以最简单的规则齿咬合凹凸界面
【摘 要】 文章剖析了情景剧开发的意义及作用,以情景剧的创编与运用为突破点,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并就情景剧开发运用的原则及保障措施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情景剧本 开发运用  一、 开发与运用情景剧的意义及作用  1. 小学英语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语言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英语交流,在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汉语。在这种背景之下,英
集合概念问题是初学逻辑者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而一般的逻辑学教科书又不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因此,对于它的教学,成了逻辑教师的一个难题。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
再聪明的学生若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写不出好作文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勤于积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