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拾贝蛎岈山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海门近海,水色沉沉,云雾茫茫。下午 2点,快艇驶出东灶港,掀起一片白浪花,海风吹得冷丝丝,日光照来暖洋洋,黄海之游,令人飘飘欲仙。隐隐约约看见一座飘渺于海上的牡蛎礁,说是山,真是山;说是山,不见山;说是山,只见水。
  踏上山,一片黑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沙色有点像澳门的黑沙湾。一脚陷进软软的沙里,脚下有时会踩到活货,蛤蜊、海螺、蛏子、螃蟹、海葵、黄泥螺、小乌贼,还有小章鱼、小海鱼等。当地朋友说,这里的牡蛎鲜味或能与法国生蚝媲美。旧籍记载蛎壳入药∶“今出东海、永嘉、晋安。云是百岁雕所化。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在上……”以前,上海小菜场里“蛎黄”非常便宜,可以烹制皮蛋牡蛎粥、丝瓜烩牡蛎、牡蛎蒸饭、洋葱炒牡蛎、牡蛎炖酸菜、蚵仔煎……
  做了几十年海产品经营的美食达人陈卫平说:“生蚝入口,突出的是口感,入喉前有点微咸,蚝汁与柠檬汁交汇后,更显得鲜甜无比,醇厚的蚝汁,大海的滋味,把你的味蕾浸润得淋漓尽致,产生出一种用言语无法描绘的惊艳。可供食用的牡蛎分布在挪威至摩洛哥,经地中海到黑海一带。北美牡蛎原产圣罗伦斯湾到西印度洋群岛,西欧沿岸有葡萄牙牡蛎。日本的长厚牡蛎个最大,长达30厘米。牡蛎可生食,也可入菜、烤食、制罐头或熏制。大受食客喜爱的牡蛎有英国的科尔切斯特牡蛎和法国的马雷纳牡蛎。”
  听海门老渔民讲,东灶港周边外海海域盛产黄鱼、带鱼、鲳鱼、河鲀、海蜇、对虾、梭子蟹、竹蛏、文蛤、海螺等美味海鲜。蛎岈山距今已有1 690 年历史,处在南、黄海潮间带,因盛产牡蛎而闻名。蛎岈山的神秘之处在于入水为礁,出水为山,被当地人称为“沉浮山”,山影犹如碧波丛中托出一盘“海龟听潮”的山石盆景。坐在游艇上远远望去,仿佛一行游客踏浪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悠哉悠哉。有副颂蛎岈山的楹联:“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扑面来;有岛无岛汐涨离岛海上壮观踏浪去。”
  当你站在蛎岈山顶,行走在黑沙滩上,可以看到退潮后印在沙面上一轮轮有规律的水波纹,仔细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好像一幅幅当代抽象画,富有艺术感染力。沙滩上一条条纵横水沟,海水缓缓流出,好似在飞机上凌空看到的大江山河缩小版。
  采海产最好赤脚,太柔软的沙滩会让脚陷得很深。海边有点水的沙滩上的一个个小洞,里面藏着小贝、小蟹、小鱼,见到它们露出洞外,出手要迅速,慢了,这些小精灵就会快速躲进沙洞。一行人手里提着塑料袋,看着沙面,边走边聊,一会儿便各有所获,以蛤蜊为多,有人捡到十几个如小孩拳头大小的蛤蜊,外壳形色就像上海人以前用的蛤蜊油壳。蛤蜊去沙法:取一小盆海水,放入蛤蜊浸泡12个小时。浸泡时放入一点生了铁锈的铁质东西,如刀、铁钉等,因为氧化铁有一种怪味,会刺激蛤蜊吐沙。
  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里有一山高8米,无一块石头,其实是牡蛎经千万年堆积而成,当地渔民叫它“蛎岈堆”,山顶绿藻茵茵,山脚贝林迭迭,山间溪水潺潺,百川归海。
  蛎岈山每个月浮出水面的日子大约只有 24天,这是中国唯一,也是世界罕见的海洋地质奇观。探访蛎岈山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潮水大的秋季,海水落差也大,退潮时蛎岈山礁区的山顶才会显露出来,形成的沟壑深,上面有活体牡蛎。采集牡蛎是一件累人的苦差事,由于此地已经过度开采,蛎岈山上的活体牡蛎即将灭绝,需要好好保护。
  蛎岈山是踏浪赶海拾贝、观赏鲸鱼的好去处,这里建造了一座海上圆形现代化建筑,是观海的绝佳景点,晚上住在这里,可以烧烤、听涛、观海、吸氧、迎日出、送晚霞、喝咖啡、品红酒、吃海鲜,涨潮时水天一色,退潮后满地鱼贝,春去秋来,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心情。捡来的渔获可以当场烹制,即时尝鲜。坐在观景台上可能会看到传说中东洋大海里的鲸鱼,每年农历六月十八至二十会赶来“烧香磕头”,据说从古到今从未间断。想象中,一群鲸鱼浩浩荡荡向蛎岈山海滩游来,鲸鱼背上张开的银白色鱼翅,就像扬起的大蓬帆;头顶上喷出的海水,直射青天又随风而落,在日光下洋洋灑洒。
  退潮后还可见到岛上的一种奇特动物——关公蟹,面目好似关公脸谱,有四条大腿和四条退化如须的小腿,也被称为“人面蟹体”。有人说,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再世。偶遇红脸“关公蟹”,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气,记得一定要放生噢!
  沪上老饕蒋鸣玉从蛎岈山带回一袋野生蛤蜊,海水养了一夜,炒了一些,发现里面还是有沙,便把剩下的蛤蜊用开水烫了一下,鲜汁用纱布过滤,挑出蛤蜊肉清洗后,烧蛤蜊豆腐汤,撒点胡椒粉、青蒜、盐,味道鲜极了!
  听说,以前有海门人乘船去蛎岈山采牡蛎,一弄就是几个小时,采了一大袋,竟然忘记大海涨潮时间。不一会儿,潮水突涨,那人不舍得扔掉手里的“宝贝”,跑得太慢,结果被海水冲得无影无踪。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做人,有时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蛎岈山,离上海最近的海上地质奇观,欢迎您去探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洋地质秘密,踏一踏蛎岈山顶,看一看海上美景,尝一尝美味海鲜……
其他文献
这个季节似乎没有什么花了,走在水库边却发现这里有很多茶树正在开花,零零落落,东一大株西一小片,一副没人管理自生自灭的样子.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茶叶的野生种遍见于长江
期刊
午后,用各种酸甜可口的水果泡上一杯独属于这个季节的茶,让淡淡的水果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充斥整个空间,包围整个人,沉浸其中,慢慢享受收获的丰盈味道,何其惬意!  苹果肉桂茶  原料:苹果1个,肉桂棒2根,苹果汁100毫升,肉桂粉适量。  做法:  1.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后切块,肉桂棒洗净,沥干;  2.苹果汁入锅,中火煮开,放入肉桂棒、苹果块,熬煮10分钟;  3.出锅前,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肉桂粉
期刊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样的说法总有几分孩子气,长大后才懂得,那一句“天冷加件衣”是最亲、最暖的关爱。天气渐冷,保暖工作要做好,给自己提个醒,给家人多份关心。  保证热能过寒冬  从立冬开始,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日短夜长,阴邪最易伤人元气。当人体受到寒凉侵袭时,人体便会自动调节御寒能力,造成热量流失过多;而且冬季是人体“藏”的时候,需要在体内储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期刊
第一篇 减负篇rn林志玲说过,一个女人重视不重视保养,看脚就知道了.大多数人对于脚的关爱远没有自己的面子多,更何况常穿高跟鞋易引发疲劳、干燥、厚茧等各种压迫性足部问题,
期刊
天气预报说今年是暖冬,气温一直懒洋洋的在温暖的区间徘徊,枝头的树叶虽变了颜色,但依然婆娑,像被季节遗忘了一样。  但我终究低估了冬天的力量,一场冬雨裹挟着一阵冷风,就仿佛变了人间,楼下的樱花树纷纷褪去叶子,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忽然降温的城市,竖起的衣领、裹紧的围巾都锁不住温暖,手捧一杯热饮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这个季节里,相比一杯热茶,我更喜欢一杯热咖啡的暖意。不知为何,茶总给我清冷的感觉,有着遗
期刊
期刊
期刊
丹麦海外领地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岛上居民食物以海洋鱼类产品为主,他们食用大量动物脂肪而少食鲜果蔬菜,但身体健壮,很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经有关科学家多年的跟踪
期刊
我不是个有生煎馒头情结的人,但我的一位忘年交、港岛富人周老先生有。  年逾九旬的他原籍上海,20世纪50年代初从上海去香港打拼,赚得几十亿港币资产。几十年来他唯一不变的嗜好是在不太冷的晚上,就着那种带有腐烂气味的夜风,去油麻地的小摊吃十几元港币一个的生煎馒头。煎得厚脆金黄的底,馒头皮子上撒着黑芝麻,猪腿肉馅儿,一咬下去一包鲜汤,嚼起来满嘴喷香。那是整个油麻地里最地道的上海点心。  有这种生煎馒头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