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下农村初中数学课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走进中学课堂已有一段时间了,事实证明,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新教材全面融入了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教育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大多数农村中学远离城市,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师资配备不齐.另外,农村中学生自身还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窄、自学能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等特点.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思维落后,学习迟钝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训练不足,能力欠佳,心里素质不过关,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别人种下“笨”的印象,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也给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教学带来了障碍.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动手拼图、测量,经历探索的过程,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经过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我们发现,只要把新知识合理归位,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把握教材.
  2.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平方型、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改进,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多形式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些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不但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减少了,而且在教师的各个有趣新颖的小环节吸引下会积极参与、学习.
  4.快反馈
  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及时反馈,既能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又能保证各环节学习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得到弥补,受到激励,感到进步,更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所学.
  总之,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新教材的魅力,就要正确把握新教材,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及时总结反思,开展多维度练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达到教学相长,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 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分别测定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量和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虫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适取食温度在25~28 ℃之间;取食玉米花丝时,28 ℃取食量最大,为(17.47±3.94 )mg/d;取食大白菜时,25 ℃取食量最大,为(18.88±1.68)mg/d。在15 ℃时双斑长跗萤叶甲丧失飞行活动能力;17 ℃时该虫基本丧失飞行能力。结果
新课程标准下,新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改革的每个角落.数学能力的培养从以前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为培养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一、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现状  1.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  数学是从量的角度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学科.而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注重强调数学的逻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与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与滞后的科技管理及淡薄的环保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资源、国情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非常必要了.    一、分析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国家环保局发行的状况汇报可以看出,我国以城市为
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积极,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自然就会令人满意.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用好课堂评价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课堂评价语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好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数学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和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应注意将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然而,在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  对教学中的感想进行反省与思考,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回忆一年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一、分析法教学的概念    “分析教学”是以数学方法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索果求因、内含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1.“分析思路”是数学理念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的渠道是极其重要的.努力做到:①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②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说实在的我们现在化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才是对我们教学成绩的最好评价与总结.既让学生用成绩敲开大学的门,同时又用成绩对我们的教学作个完美的总结.现在谈谈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强化“高考意识”的粗略认识.    一、强化“高考意识”的作用    怎么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作用.  1.发挥
摘要 本文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实践出发,以屏南县小梨洋村为例,介绍了小梨洋村自然概况和景观资源现状,在分析现状基础上,将规划范围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为水上游憩区、古村文化游览区、旅游观景区、四季采摘区,并对不同功能区生态景观营造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福建屏南;小梨洋村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新教材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它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少篇中都附有相对应的网址及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学习;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浓厚的信息时代特色.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  “教”服务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教材,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