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高校“两课”的实践教学对于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 意义 途径
  
  充分认识当前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两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对进一步做好新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两课”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两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两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改变了这种僵化的、注入式的教学形式,丰富和活化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打破了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枯燥、空洞的局限,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所形成的认识,成为他们理想信念的最坚实的基石。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此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比较与鉴别能力,能客观地分析和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在政治上、思想上变得更为成熟,实践教学真正收到了实效。
  1.2实践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长期以来,在“两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及完整人格的塑造,因此并未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两课”社会实践的引入,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与自身具体的行为实践相联系的实践活动,接触现实,了解社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理论和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实现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1.3实践教学有利于贯彻“两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当前在“两课”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逆反心理,表现在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冷漠,甚至存在厌烦情绪;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教科书上的观点怀疑多于信任,对正面的道理反感,而对应否定的东西却表现出兴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面对着社会上分配不公等一些值得忧虑的现象,特别是面对着大学生自身的前途和择业等实际问题,学生常常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实践教学的引入,把学生真正地带到社会中去,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用书本中的理论来解释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两课”所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2.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2.1将“两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两课”分属学校不同部门管理,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两课”实践教学长期脱节。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为学生接触参与社会、社会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等也得以综合利用,形成一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网络。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返乡机会进行“两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利用假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从而初步认识社会,更深刻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又可以为“两课”实践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2积极探索和利用多种有效的社会实践形式。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选择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时,我们应当选择切实可行、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小的方式。
  2.2.1观看影像资料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资料片,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丰富。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各门“两课”课程都可以采用。如在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可组织学生观看改革开放30年题材的电影或录像,使他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而加深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的理解,达到实践教学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效果。又如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东京审判》、《今日说法》等影像资料,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2.2组织课堂讨论
  组织讨论一般是在观看影像之后进行的。讨论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拟定讨论题,由学生选定或教师指定发言者并要求发言者事先准备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又可以是教师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是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引导学生们展开不同观点的争论。讨论促使学生广泛地查阅资料,开启思路,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知识。
  2.2.3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
  在开办讲座时,高校可以结合各门“两课”课程的不同内容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时事性与学术性较强的专题讲座。比如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到学校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心得和体会,和学生开展直接交流与研讨,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视野得到拓宽。也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得到验证,从而收到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2.4指导学生参观学习
  为了增强“两课”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实际中进行学习和参观考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两课”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社会实践基地、对外开放的模范窗口、公私企业、文明社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使同学们切身感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2.3更新教师观念,加强对“两课”教师的素质培训。
  在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改革趋势的情况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意识到社会实践同课堂理论教学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两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能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因此,要注意系统地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思想品德、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两课”实践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得到和谐发展,“育人”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3.结语
  为了提高高校“两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必须充分认识“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创新的观点、方法和思路发挥“两课”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指导性地位,使学生有机会把从“两课”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感性实践中,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实践教学解决“两课”教学问题的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雷生.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申晓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2):33-35.
  [3]赵秀芳,徐剑.“两课”教学方法的探寻[J].现代农业科学,2008,(1):110-113.
  [4]方晓春.关于“两课”社会实践课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05,(4):38-39.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面临一体化和实用方式的压力和挑战。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脱离工程实际、忽视实践环节等一系列问题.而毕业设计作为高等教育过程中一个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生的比例不断增大,高职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中重要的群体。而高职生中的大一新生作为这一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会面对许多新环境的冲击,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适应问题,能否顺利地渡过“转变期”,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  关键词: 高职 大一新生 心理健康 学习适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能力素质是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追求,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能力教学都要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加强教学能力培养和训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学科教学论 师范生能力培养 作用与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是高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几种方法,希望对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术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新的课程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凡事都要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以多种
理想课堂应具备艺术性、人文性、自主性、多样性的特点,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彰显独特的个性。思维与思维碰撞,心灵与心灵交流,才能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