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开展大动脉调转手术的特殊性与早期经验教训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开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以期为在我国多层级医院普及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提供技术性帮助.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接诊32例大动脉转位患儿,11例因多种原因未手术,21例接受大动脉调转手术.21例手术患儿中,男15例,女6例.1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患儿,年龄30天~1岁,体质量3.4~8.5 kg,平均(5.33±1.42) kg;5例室间隔完整(TGA/IVS)的患儿,年龄13天~1个月,体质量3.1 ~5.5 kg,平均(3.75±1.17) kg.全部患儿均接受Ⅰ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无快速Ⅱ期病例.术毕当天及出院前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术后后3、6个月及其后每年常规随访.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占9.5%.延迟关胸2例,分别为1天和3天.无伤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再次开胸止血2例,占9.5%.16例TGA/VSD患儿体外循环(151 ±33) min,主动脉阻断(119±26) min;术后患儿呼吸机辅助24 ~ 159 h,住ICU 3 ~ 17天;出院前超声心动检查提示1例残存VSD,穿隔血流直径小于2 mm,未见心室壁反常运动;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分别为2.0 m/s及2.2m/s),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分别为3.1 m/s及3.7m/s),3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超过2m/s,(1例2.5 m/s).5例TGA/IVS患儿体外循环(170±52) min,主动脉阻断(137±48)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1~144 h,住ICU 4 ~ 14天;出院前超声心动检查提示提示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达2 m/s,1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到2.0m/s.出院前心电图提示21例均无心肌梗死.结论 我国基层医院与大型医疗中心之间存在着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种、医护人员素质、医疗设备及耗材使用等多方面差异,这导致基层医院在开展大动脉调转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在以普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做为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基层医院亦有能力开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单心室外科治疗中对中、重度房室瓣反流的处理时机和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23例合并中至重度房室瓣反流的单心室患儿(者)接受了房室瓣修复或置换手术.男17例,女6例.年龄2.1 ~22.0岁.体质量12.5 ~59.0 kg.全体病例中,A型单心室3例、B型17例、C型2例、D型1例.1例C型者有两组房室瓣,22例只有一组房室瓣.房室瓣反流重度18例,中度5例.12例在
患者 男,40岁.进食不畅,进食后食物反流明显1个月.查体:体胖,腹部膨隆明显,腹软,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弱,腹部压痛、反跳痛(-).X线胸片示左侧胸廓内及左腹明显扩张积气的肠管影,纵隔受压向右侧移位(图1).CT膈肌重建示膈肌完整,明显升高,腹部结肠明显扩张(图2)。
期刊
围手术期肺保护指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1].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促进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我们研究了90 mg盐酸氨溴索对胸部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期刊
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们对28例弹力纤维组织缺失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取间断缝线直接对合脱垂瓣叶的瓣缘,同时置入人工瓣环,进行二尖瓣瓣环成形,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8例中男23例,女5例;年龄9~65岁,平均(37±28)岁;体质量26~88 kg,平均(57±31)kg.全组局限性单段病变17例,多段病变11例。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手术中的合理灌注流量.方法 40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灌注流量(A)组和改良灌注流量(B)组.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结束后(Tl),最低温时(T2),以5ml· kg-1·min-1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时(T3),恢复全身循环3 min时(T4),复温10
目的 探讨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不同疾病诊断、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延迟关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 546例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男2 843例,女2 703例;平均年龄5个月;体质量2.0~ 12.5 kg,平均6.1kg.术前诊断包括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目的 总结双根部调转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中期结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3年9月,78例患者接受双根部调转手术.男55例,女23例;年龄0.3~22.0岁,中位年龄3.0岁.涤纶补片修补VSD,主动脉根部调转时进行冠状动脉再植,用带单瓣的牛颈静脉或同种血管片重建肺动脉.随访2~ 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双侧心室流出道功
患者 男,51岁.2年前脐疝、左腹股沟斜疝手术时发现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2012年2月因刺激性咳嗽、低热、胸闷、气促诊为“右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抽液并给予低脂饮食后胸水呈黄色澄清液或淡血性液.经右足背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检查,显示左腰干造影剂反流,双侧胸腔内、右肺门附近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有碘油溢出影,胸导管走行区及左侧静脉角未见碘油影,奇静脉扩张,右侧胸腔积液,右肺膨胀不全(图1),报告
期刊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发病最初24 h内每小时病死率1%~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70%.AD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医源性AD有上升趋势,其中,心脏直视手术导致的AD,虽然罕见,但风险很高,心脏手术相关的AD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1],是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所报道
期刊
接受刊登的稿件,须所有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远程系统统一格式,作者可登录“中华医学会网站业务中心”自行下载)。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各种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文稿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