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减债机制是以多边开发机构为主导的多边援助机制,减债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必将对其资金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成本分析法与资产负债分析法,集中分析了减债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径对策,以期对加快重债穷国减债进程有所借鉴。
关键调:重债穷国 减债 多边开发机构
现行的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援助计划,都选择了建立信托基金的方式为重债穷国提供减债资金。其运作机制为在重债穷国满足了减债所需的条件后,由多边或双边债权人在信托基金中提取其对于重债穷国承诺的校正数量,用以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多边开发机构的自有资源;二是出资国的捐助;三是前两者的投资收益。现行减债机制下共建立了两类信托基金:一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白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减贫增长计划一重债穷国信托基金(PRGF—HIPC信托基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二是以世界银行自有资源、非洲开发银行自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重债穷国信托基金(HIPC信托基金),由世界银行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
一、减债各方的资产负债分析
(一)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分析
在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对重债穷国的债权表现为资产方的应收账款。多边开发机构用自有资源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自有资源(现金或黄金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损益表中支出的增加,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总量减少。在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以后,多边开发机构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量,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一方面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可用资金的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保持不变。将两次变化综合考虑,最终结果是资产方面应收账款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下降,这标志着多边开发机构资产总量的下降,其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减少,从而可能会影响机构未来向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出资国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官方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经常转移的增加。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后,双边债权人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额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外国银行资产增加,官方储备增加。如果将债权国对其他国家债权的减少考虑在内,前后两种变化综合起来,债权国受到的实际影响就是经常转移的增加,这种变化将对双边债权人的政府预算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受到来自出资国国内法律、政治方面的限制。
(三)重债穷国的资产负债分析
减债不仅会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也会对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与债权人所受影响相反,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有所改善的。多边开发机构和双边债权人对其实施减债,体现在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方面其他投资减少,同时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增加。这种变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对外国负债的减少意味着本国未来预期外汇储备流出的减少;二是假设对外负债不变,这意味着本国有一笔外汇资金流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说明重债穷国可用于本国投资、建设和改革的资金增加,不仅减轻重债穷国的外债压力,同时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减债背景下的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绩效分析
减债使得多边开发机构的资产总量下降了,影响了其未来为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由于各个机构所承担的减债成本不同,减债对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现行减债机制所涉及的多边开发机构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起主导作用,其中世界银行承担的减债成本最高,因而所受影响最大。
(一)减债对世界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在重债穷国减债机制中,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的机构}要是国际开发协会(IDA)。具体来看,在“重债穷国动议”所涉及的全部382亿美元总成本中,预计国际开发协会将承担约90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3.6%。在过去的十年中,债务偿还在国际开发协会的援助资金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4-1996年为16%;1997-1999年为40%;2000-2002年为34%预计到2018-202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至60%,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73%。

与这一计划相反,重债穷国减债的目的,却恰恰是要减少债务人每年向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务偿还。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向28个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名义价值约33亿美元的减债。若将国际开发协会对其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考虑在内,则为国际开发协会增资势在必行。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到2009年国际开发协会的现金余额将变为负值。负的现金余额将严重影响国际开发协会的正常运行,将影响到其未来对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减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状况的影响
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28个已经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减债总成本约为30亿美元,PRGF-HIPC信托基金和特别支出帐户的投资收益尚足以支付这部分成本,以及短期内可预见的成本。然而如果将未来可能为低收入国家提供进一步减债与考虑在内,则其资金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05年6月底,低收入国家对其债务总计约91亿美元,虽然部分债务可能得到偿还,但若将向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如PRGF贷款)考虑在内,则其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增资。
(三)减债对非洲开发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非洲开发银行作为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在减债所涉及的重债穷国中,非洲国家占绝大多数,因而非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在减债总成本382亿美元中,非洲开发银行承担约33亿美元,主要用于为重债穷国减债对象中的32个非洲国家提供减债。截至2004年年底,非洲开发银行在“重债穷国动议”下已经为23个国家提供了约8.67亿美元的减债。非洲开发银行现有可用资源约36.6亿UA,预计未来50年内将继续向其地区成员国提供约58亿UA的减债援助,因而其现有资源远远不够支付未来支出,需要出资国继续提供捐助。
三、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的路径抉择
从以上减债机制对于三大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资金短缺是减债给这些机构未来发展带来的最大不确定性。解决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出资国增加捐助
由出资国提供更多的捐助以弥补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两种选择可供考虑:
1.出资周一次性提供数额相对较大的捐助并建立信托基金,信托基金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用于支付多边开发机构对成员国提供的援助。这种选择要求出资国一次性支出巨额资金,因而将对其财政预算产生较大压力,并有可能受到其国内法律、政治因素的限制,成本较高。
2.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出资国每年根据多边开发机构当年预计提供援助的数量出资捐助。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出资国的财政预算压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出资国可能会通过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援助来支付每年的出资捐助任务,使得减债成本最终由贫穷国家承担。
(二)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
由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援助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_三种选择可供考虑:
1.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承担减债成本。
2.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承担减债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增资金可以有三种来源:(1)出资国捐助;(2)出售自有黄金储备;(3)动用准备作为PRGF贷款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主要是在成员国的信用额度范围内进行的,因而这部分资金的可用性不大;而作为主要自有资源的黄金则可以考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3.由世界银行单独承担减债成本。由其单独承担减债成本的好处在于,既不会对出资国的财政预算产生压力,又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其不利之处在于动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净收入和资金储备,会导致其债权比率上升,引起信用评级(现在是AAA)下降,相应地导致其借款成本提高,其对成员国的贷款利率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无异于变相地将减债成本转嫁到了需要向世界银行借款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综合分析以上方案不难看出,为了真正实现减债的目标,避免将减债成本转嫁到他们身上,补充多边开发机构资金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综合使用两种方案,即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将援助成本在出资国与多边开发机构之间分摊:根据每年预计提供援助数量,一方面由出资国捐助一部分,另一方面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售一部分黄金,同时动用部分国际复兴发展银行的净收入或资金储备。这样既可以不动用各国的财政预算,又可以避免对黄金市场造成过大冲击,还缓和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产负债表的不良影响。
关键调:重债穷国 减债 多边开发机构
现行的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援助计划,都选择了建立信托基金的方式为重债穷国提供减债资金。其运作机制为在重债穷国满足了减债所需的条件后,由多边或双边债权人在信托基金中提取其对于重债穷国承诺的校正数量,用以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多边开发机构的自有资源;二是出资国的捐助;三是前两者的投资收益。现行减债机制下共建立了两类信托基金:一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白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减贫增长计划一重债穷国信托基金(PRGF—HIPC信托基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二是以世界银行自有资源、非洲开发银行自有资源和出资国捐助为主的重债穷国信托基金(HIPC信托基金),由世界银行作为受托人进行管理。
一、减债各方的资产负债分析
(一)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分析
在多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对重债穷国的债权表现为资产方的应收账款。多边开发机构用自有资源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自有资源(现金或黄金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损益表中支出的增加,并进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总量减少。在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以后,多边开发机构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量,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一方面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可用资金的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保持不变。将两次变化综合考虑,最终结果是资产方面应收账款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下降,这标志着多边开发机构资产总量的下降,其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减少,从而可能会影响机构未来向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出资国向信托基金出资,一方面表现为官方储备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经常转移的增加。重债穷国满足减债条件后,双边债权人从信托基金中提取相当于其承诺对重债穷国的减债数额用于偿还重债穷国对其的债务。在双边债权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外国银行资产增加,官方储备增加。如果将债权国对其他国家债权的减少考虑在内,前后两种变化综合起来,债权国受到的实际影响就是经常转移的增加,这种变化将对双边债权人的政府预算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受到来自出资国国内法律、政治方面的限制。
(三)重债穷国的资产负债分析
减债不仅会对债权人的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也会对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与债权人所受影响相反,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有所改善的。多边开发机构和双边债权人对其实施减债,体现在重债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方面其他投资减少,同时外国和国际组织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增加。这种变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对外国负债的减少意味着本国未来预期外汇储备流出的减少;二是假设对外负债不变,这意味着本国有一笔外汇资金流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说明重债穷国可用于本国投资、建设和改革的资金增加,不仅减轻重债穷国的外债压力,同时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减债背景下的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绩效分析
减债使得多边开发机构的资产总量下降了,影响了其未来为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由于各个机构所承担的减债成本不同,减债对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现行减债机制所涉及的多边开发机构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起主导作用,其中世界银行承担的减债成本最高,因而所受影响最大。
(一)减债对世界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在重债穷国减债机制中,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的机构}要是国际开发协会(IDA)。具体来看,在“重债穷国动议”所涉及的全部382亿美元总成本中,预计国际开发协会将承担约90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3.6%。在过去的十年中,债务偿还在国际开发协会的援助资金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4-1996年为16%;1997-1999年为40%;2000-2002年为34%预计到2018-202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至60%,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73%。
与这一计划相反,重债穷国减债的目的,却恰恰是要减少债务人每年向多边开发机构的债务偿还。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向28个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名义价值约33亿美元的减债。若将国际开发协会对其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考虑在内,则为国际开发协会增资势在必行。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到2009年国际开发协会的现金余额将变为负值。负的现金余额将严重影响国际开发协会的正常运行,将影响到其未来对成员国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减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状况的影响
截至2005年6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28个已经达到决策点的重债穷国提供减债总成本约为30亿美元,PRGF-HIPC信托基金和特别支出帐户的投资收益尚足以支付这部分成本,以及短期内可预见的成本。然而如果将未来可能为低收入国家提供进一步减债与考虑在内,则其资金状况不容乐观。截至2005年6月底,低收入国家对其债务总计约91亿美元,虽然部分债务可能得到偿还,但若将向成员国提供的其他援助(如PRGF贷款)考虑在内,则其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增资。
(三)减债对非洲开发银行资金状况的影响
非洲开发银行作为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在减债所涉及的重债穷国中,非洲国家占绝大多数,因而非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在减债总成本382亿美元中,非洲开发银行承担约33亿美元,主要用于为重债穷国减债对象中的32个非洲国家提供减债。截至2004年年底,非洲开发银行在“重债穷国动议”下已经为23个国家提供了约8.67亿美元的减债。非洲开发银行现有可用资源约36.6亿UA,预计未来50年内将继续向其地区成员国提供约58亿UA的减债援助,因而其现有资源远远不够支付未来支出,需要出资国继续提供捐助。
三、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的路径抉择
从以上减债机制对于三大多边开发机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资金短缺是减债给这些机构未来发展带来的最大不确定性。解决多边开发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出资国增加捐助
由出资国提供更多的捐助以弥补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两种选择可供考虑:
1.出资周一次性提供数额相对较大的捐助并建立信托基金,信托基金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用于支付多边开发机构对成员国提供的援助。这种选择要求出资国一次性支出巨额资金,因而将对其财政预算产生较大压力,并有可能受到其国内法律、政治因素的限制,成本较高。
2.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出资国每年根据多边开发机构当年预计提供援助的数量出资捐助。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出资国的财政预算压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出资国可能会通过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援助来支付每年的出资捐助任务,使得减债成本最终由贫穷国家承担。
(二)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
由多边开发机构自行承担援助成本。在这一做法下,又有_三种选择可供考虑:
1.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承担减债成本。
2.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承担减债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增资金可以有三种来源:(1)出资国捐助;(2)出售自有黄金储备;(3)动用准备作为PRGF贷款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主要是在成员国的信用额度范围内进行的,因而这部分资金的可用性不大;而作为主要自有资源的黄金则可以考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3.由世界银行单独承担减债成本。由其单独承担减债成本的好处在于,既不会对出资国的财政预算产生压力,又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其不利之处在于动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净收入和资金储备,会导致其债权比率上升,引起信用评级(现在是AAA)下降,相应地导致其借款成本提高,其对成员国的贷款利率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无异于变相地将减债成本转嫁到了需要向世界银行借款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综合分析以上方案不难看出,为了真正实现减债的目标,避免将减债成本转嫁到他们身上,补充多边开发机构资金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综合使用两种方案,即按照量出为人原则,将援助成本在出资国与多边开发机构之间分摊:根据每年预计提供援助数量,一方面由出资国捐助一部分,另一方面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售一部分黄金,同时动用部分国际复兴发展银行的净收入或资金储备。这样既可以不动用各国的财政预算,又可以避免对黄金市场造成过大冲击,还缓和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产负债表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