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养生理论探讨传统功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xi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基于中医养生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体质辨识阐述PMOP,并就近年来对中医传统功法防治PMOP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现存问题,为临床上的非药物治疗的传统运动疗法的干预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最优方案.
其他文献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大多应用在各个科室的重症患者中,其中包括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以及因其他原因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以及给药的新生儿.但长期留置因维护管理不当等因素也会引发并发症,增加原发病治疗难度;且由于使用对象的特殊性,即配合度几乎为零、血管娇嫩且细等[1],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置管技能,一次性穿刺并置管成功,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以及减少并发症,同时在置管前后还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2].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已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治疗金标准[1].然而,因手术期间需要使用二氧化碳建气腹,术后二氧化碳在体内的累积可导致肩部等疼痛及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有些患者肩痛甚至超过了手术切口的疼痛[2].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人的需要程度分为5个层次.各需要层次以“金字塔”的形式进行排列.需求的满足程度与患者的健康成正比.需求层次护理能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3].目前,关于需要层次护理应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探讨了
期刊
多重耐药菌(MDRO)形成指因基因突变发生,导致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现象,其发生不仅增大疾病治疗难度,延缓康复进程,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增大患者死亡风险;同时还可能会引发院内爆发性感染,影响院内正常工作[1,2].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患者多为脑血管病、脑部炎症性疾病、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等患者,其中以脑卒中、脑出血等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最为常见,患者场病情较重,基础疾病复杂,多数患者会伴随吞咽障碍、呼吸障碍等,侵入性操作机会多,更容易并发院内获得性感染,产生MDRO.报道显示,神经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餐饮服务业的蒸蒸日上,人们对餐饮具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餐饮具集中消毒产品逐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集中消毒模式解决了大部分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具消毒问题,但与此同时,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也喷涌而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针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现状进行分析.
期刊
高危妊娠产妇存在多种高危妊娠因素,如习惯性流产、早产、畸形生育史、孕期胎儿发育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肺结核、重度贫血等,可能导致难产、胎盘滞留、胎儿先天畸形、生长缓慢等的发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采用常规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干预,虽可发挥一定的干预效果,但干预后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等改善效果不佳.因此,探寻合理的护理方式,以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具有重大意义.连续细致护理模式护理通过全程、细致、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等,目前,其已被广泛用于乳腺
期刊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不同程度障碍,造成静脉回心血流量难以充分排出,引起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并产生心脏循环障碍症状[1].
期刊
中医学围绕辨治理论、诊疗模式、专方专药、适宜技术、防治方案、药效机制、疗效评价、风险预测、特殊人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证候特征等,开展了大量防治COVID-19的理论探讨、临床实践及实证研究,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智慧及力量.通过系统回顾中医药防治COVID-19研究现状,明确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特色及治疗优势,进而提出了未来中医疫病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关键问题,以期启迪中医疫病研究思路及方法.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擅治内科杂病,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亦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其将脾胃学说运用于治疗月经病.通过研读叶天士著作中涉及妇科疾病的内容以及相关章节,对叶天士运用脾胃学说治疗月经病的思想进行总结.叶氏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是致月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治疗上重视调补脾胃功能,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如建中和营、和胃通阳、疏肝和胃、健脾利湿,反对过用寒凉.叶氏治疗每多验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从理论和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面对前所未闻的病毒,中医积极探索积极寻求遏制之法.通过收集互联网及数据库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策略.中医药在对抗“疫病”早有论述,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全国各省市区对于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已达成共识,但对于新冠肺炎的中医归属及病机、病位专家们有不同的认识.虽然国家方案对于各地的方案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仍缺乏统一规范的证型判断和分期标准,未来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应规范中医诊疗标准,坚持中西医结合,重视“治未病”理念.
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源于《内经》,是中医气化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治病求本要遵循的重要理论原则.六气“标本中气”学说的意义在于指导医生治病要辨标本、明标本、求标本,从而治病求本.分析认为:“中气”是天地之气的通道(天地之中气);“中气”是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的通道(天地人之中气);“中气”是人体之气的通道即脾胃之中气.在疾病的病变过程中,病证的阴阳性质的变化遵循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把握住六气“标本中气”之“中气”的变化,就可以把握住疾病传变的规律,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