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人生价值的基础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人民论坛杂志这个调查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国民的心态和由此折射出的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当传统的集体互助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机制被竞争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机制所取代之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开始潜移默化地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关系中整合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与此同时,当市场机制不仅显示出它所带来的生产活力,同时也开始使人们尝受到它所带来的消极社会后果时,如何保障民生的问题,则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首要任务。它需要政府建立一种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资源提供机制,以避免社会陷入成为市场经济的驱动机制——资本的逻辑,使一部分人成为竞争的牺牲品而得不到社会的救助和保护。
  在文化与价值层面,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个更为艰巨的课题,则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关系中整合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解释肉体与灵魂的关系问题。西方社会在这个方面的问题解决路径,首先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和福利国家、保障民生和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通过构筑公众交流的公共领域平台来达成和不断深化社会价值原则,并以此作为世俗社会的行为原则——法律的道德基准;而在精神层面,则是通过世俗社会与精神(宗教)社会的分离来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主义价值原则,然后通过与超人格神(上帝)的沟通方式来实现现世灵魂的救赎,为人生的终极价值作出诠释。
  
  只有当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国家和社会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对每个人的生活关注时,每个个体才会真正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价值认同
  
  当前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公共资源投入,目的是通过国家的强制性措施来完成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克服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消极社会结果。因为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意义上而言,只有当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国家和社会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对每个人的生活关注时,每个个体才会真正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价值认同,也将为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提供制度性的建构和保障。政府在民生制度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将会为一种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与社会之间具有有机辩证关系的新的价值范畴的建立,提供制度性的资源。
  那么,统合未来社会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将是什么呢?我以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演变的推动下,良性有序的政治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建设,是为未来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讨论人与人关系和诠释人生意义的价值原则问题的前提性保证。这就是我们将要建构的“公共领域”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相比前一个课题,它所需要的时间恐怕要更漫长、任务要更艰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