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设计、反思之三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ong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二(下)第六课第二节第一框题。本框题是第一节正确价值观内容的延伸,是第六课的核心问题,也是本册集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中心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总离不开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价值观的影响,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差异,决定价值观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能概括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原因。
  2.培养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自学法结合。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明辨是非,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难点: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懂得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已经开始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思考,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较浅,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缺乏分辨能力,要从价值取向的高度正确、全面理解这个原则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他们希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能力,易受外界错误价值观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短片:“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及2006年2月3日午夜,埃及大型客轮“萨拉姆98号”在红海沉没,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事件。
  师:在同样的灾难面前,为什么人们的行为反差如此巨大?
  学生明确: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
  教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你所知道的价值观有哪些?结合自学准备举例说明。
  学生明确: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
  学生举例:王廷江;2003年抗击非典英雄群体;聪明的鸟师;某校×年级×班的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师:从根本上说,在多种价值观中,最终只有一个价值观起导向作用。如果我们不能作出选择,行事就会犹犹豫豫;如果我们付诸实践,必定有一个价值观起了作用。这个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因为,从哲学角度看,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我们个人才能得到完善。在众多价值观中,有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吗?
  学生明确: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
  师:这两种具有根本性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各种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两种价值观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二、自学研讨、成果展示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自学(事先布置),针对通过查阅报刊、书籍、网络获得的有关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运用“头脑风暴”提出问题(即每个人都要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不能重复,也不能嘲笑别人提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
  学生可能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1)集体主义和集体利益有什么区别呢?
  (2)青年学生是否可以有自己的价值选择?
  (3)提倡集体主义是否承认个人利益呢?
  (4)什么是正当的个人利益?
  (5)集体主义是否只对个人提出要求呢?
  (6)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是不是集体主义的表现?
  (7)追求个人利益是否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8)谁追求个人利益,谁的人生就失去了价值吗?
  (9)集体主义已经过时了吗?
  (10)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否要求人们都达到英雄人物那样的道德境界?
  请两组同学分别对讨论的内容进行表述和讲解。
  (教师也收集一些,制成课件并结合学生所讲的进行展示)
  学生甲:集体主义价值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引导看课本第53-54页)
  学生乙:个人主义价值体系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其二,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它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其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它强调个人的私有财产制度,保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师:你们对这两种价值观是如何理解的?
  生:进一步举例讲解。(略)
  
  三、设问质疑,拓展思维
  师:通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内容上的比对,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二者的对立。为什么二者在内容上如此对立呢?
  学生明确:因为二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教师:怎么不同?
  学生明确: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与之相适应,形成了原始社会朴素的集体主义原则。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存在,但它并不可能占主导地位。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集体主义有了坚实的存在和发展基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下,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互助合作,集体主义成为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个人主义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它与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
  师: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公有制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也是社会存在,它决定了人们在意识形态上要坚持集体主义,用集体主义价值观来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说明?
  学生明确:还可以用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来说明。它符合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即符合了第一个标准;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类的根本利益,符合了第二个标准。而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不仅与公有制的经济关系格格不入,而且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它只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减缓人类的进步。
  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
  生举例:如市场上那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坑蒙拐骗的行为,体现了那些人只顾个人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的思想,这正是个人主义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
  (多媒体展示2006年查处的“苏丹红”案件、“多宝鱼”事件等扩展印证学生的事例)
  师:同学们说到了个人利益、个人主义,集体利益、集体主义。那么这四方面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刚才也讨论了一些,现在请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正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反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依据刚才自学讨论的结果,对这个论题进行辩论,班长主持,教师最后稍微对学生的表现作点评。(略)
  师:同学们通过辩论弄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了吗?
  学生明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在“社会性”这一大前提下。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经常不一致,在发生矛盾时,我们必须进行取舍。集体利益更根本、更重要,更值得我们去坚持。
  教师:为什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选择?
  学生明确:整体在性质、地位和功能上都比部分重要,集体利益体现了全局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和眼前利益,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来说,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才能满足集体利益的获得。因此,集体主义原则有两个要求:一是个人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二是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播放视频:“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片段:丁晓兵、霍英东、孔祥瑞、华益慰、王百姓、季羡林、黄舸、林秀贞、青岛“微尘”——爱心团体、叶笃正;特别奖颁给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集体。
  播放视频:西湖边岳飞墓前跪着的秦桧夫妇的铜像。
  师:请同学们看视频概述2006感动中国当选人物的事迹。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两组视频对比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凯歌。相反,那些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人,最终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席。他们的恶行大都是个人主义作祟,我们不要做历史的罪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完善自己,以减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四、精讲解惑,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运用辩证法,深刻地分析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对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其实,即使在私有制的社会,集体主义也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正因此,我们整个人类才得以发展和进步。个人主义因其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曾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更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大行其道。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销美国的民主,就是例证。而当他们需要公民的支持时,也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合作精神,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他们企图左右逢源,获取利益,以致在行为上经常前后矛盾。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战争,一年多后,布什却不得不亲口承认:美军在伊拉克没有找到杀伤性武器,“山姆大叔”给自己扇了一个耳光。
  师:集体主义的理念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而且是当前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这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高度一致,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它,深刻认识它,并勇于实践它。
  师:在我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明确:集体主义是一个根本性的价值原则,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思想境界是多层次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各种事物面前会有各种具体的价值选择,要因人因地而异。同时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这需要集体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利益的获得创造条件。
  播放视频:《发展中的宝莲中学——同学成长的摇篮》及歌曲《为了谁》。在歌声中教师做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区分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别,分析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确了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探究巩固,实践提高
  一个公共牧场里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尽可能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二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1)如果你是这个牧场的牧民,你会作何选择?
  (2)假设你选择第一种,哪些利益得到满足?又有哪些利益受损?选择第二种呢?
  (3)牧民的选择到底都与哪些利益有关?
  (4)牧场的例子对你在今后生活中有哪些启示?
  (本题根据课堂时间状况可安排在课内做也可作为课外拓展用,参考答案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让学生举例(学生已习惯于听教师举例,就像父母把饭放进嘴里嚼碎了再喂给孩子一样)、让学生辩论是亮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表现之优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了实际,这说明提升学生的学习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和探索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本节课的事例生动、鲜活,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
  本节课注意克服目前常见的借助多媒体实施满堂灌的现象,充分注意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材料、图片、视频等的呈现少而精,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开展资料搜索汇报、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本节课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课上采用对话式的互动,100%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通过课上互动交流的学生达90%以上。
  本节课的不足是课外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积极性不一样,参与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学生表达不清,口语化倾向过重,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举例空泛,缺乏说服力等,而教师对学生在回答中出现的亮点,没能全面地给予鼓励,也没能更好地挖掘部分参与较少的学生的潜力,究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够,引导不足,作为“解惑”的人,应该“将心比心”,蹲下来看学生,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学习”实至名归。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健康知识需求,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质量。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的健康知识问卷,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出院脑卒中
声乐教学是集技术性与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虽经多年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职业高中的声乐教学日益面临师资不足与学生量大的矛盾,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教育质量难以有效提
<正>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已成为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病情较重的牙周炎患者而言,明确的诊断、适宜的治疗方案、创造长
针对某船用汽轮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润滑油的使用需求,设计了汽轮机供油系统及双注油器,其中注油器Ⅰ供给主油泵,注油器Ⅱ供给润滑总管润滑各轴承。针对设计的双注油
目的了解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48/45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基因多态性和自然选择特点。方法提取39例来自中缅边境主要流行区(Laiza)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
目的探讨康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的作用,如何减轻脑卒中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肢体的残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康
精炼炉喂丝机通过触摸屏来操作,精炼炉和真空炉的在线、离线喂丝数量众多;在新上真空炉上需要新增喂丝机来满足生产。作为人机交互的触摸屏至关重要,触摸屏数量众多,新来的触
综合前人的观点,本文在尝试性地给生活语言与学术语言的定义后指出,学术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任何学术语言都可以转换为生活语言,或用生活语言清楚地解释。不存在佶屈聱牙、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