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建筑节能有关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新进展,并对我国建筑节能健康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其为有关建筑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 建筑节能概述
(1)建筑节能定义。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
(2)建筑节能的积极作用。①对于政府来说,由于政策明确,措施得力,降低能耗,节省能源,且极大地改善大气环境。②建筑节能牵动每一个在集中采暖地区的百姓,实施后很快就会感到节能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节能意识,转而成为推动节能的动力。③对开发商而言,由于有政策引导,使发展商改变目前片面宣传建筑功能,转而全面宣传建筑保温,使之也成为推动节能的动力。④对设计和施工单位,每年2亿一3亿平方米新建工程和4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工程,会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带来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政策导向和技术法规的要求,促进其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2 我国建筑节能进展
(1)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1996年7月1日建设部批准发布起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经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另外我国还相继出台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政策和法规。(2)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也基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规旨在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3)我国的节能技术日趋成熟。在推行建筑节能政策的同时,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合作,引进了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3 对策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和明智选择;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2)增强合力与各司其职的关系。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和效能,同时,又需要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做好各自的工作。
(3)探寻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在外维护结构完成后再在上面附加保温层,以改善热工性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各种高效保温材料价格不菲,而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也会大量消耗各种能源。
(4)太阳能源与建筑有机结合。太阳能源是最好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比燃气、电器具有更安全、清洁、价格便宜的优势。太阳能源取之不尽,在设计中增设太阳能设施,建筑成本增加少,但节能效果很好。太阳能的利用不只限于在屋顶上安装一些太阳能热水器来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应该是广泛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兴而热门的技术,它是实现建筑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展的需要。
(5)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
(6)严格执行标准,切实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节能监管,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各个工作环节,实现建筑节能工作做到“闭合”管理。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 建筑节能概述
(1)建筑节能定义。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
(2)建筑节能的积极作用。①对于政府来说,由于政策明确,措施得力,降低能耗,节省能源,且极大地改善大气环境。②建筑节能牵动每一个在集中采暖地区的百姓,实施后很快就会感到节能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节能意识,转而成为推动节能的动力。③对开发商而言,由于有政策引导,使发展商改变目前片面宣传建筑功能,转而全面宣传建筑保温,使之也成为推动节能的动力。④对设计和施工单位,每年2亿一3亿平方米新建工程和4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工程,会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带来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政策导向和技术法规的要求,促进其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2 我国建筑节能进展
(1)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1996年7月1日建设部批准发布起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经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另外我国还相继出台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政策和法规。(2)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也基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规旨在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3)我国的节能技术日趋成熟。在推行建筑节能政策的同时,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合作,引进了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3 对策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和明智选择;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2)增强合力与各司其职的关系。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和效能,同时,又需要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做好各自的工作。
(3)探寻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在外维护结构完成后再在上面附加保温层,以改善热工性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各种高效保温材料价格不菲,而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也会大量消耗各种能源。
(4)太阳能源与建筑有机结合。太阳能源是最好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比燃气、电器具有更安全、清洁、价格便宜的优势。太阳能源取之不尽,在设计中增设太阳能设施,建筑成本增加少,但节能效果很好。太阳能的利用不只限于在屋顶上安装一些太阳能热水器来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应该是广泛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兴而热门的技术,它是实现建筑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展的需要。
(5)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
(6)严格执行标准,切实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节能监管,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各个工作环节,实现建筑节能工作做到“闭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