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引导师生坚定、准确的政治方向,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和全面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 院校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
  
  院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职业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学院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引导师生坚定、准确的政治方向,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应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正确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服从和服务学院中心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多元化的社会主义职业院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一、院校文化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院校文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此即可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于院校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院校文化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提出了许多看法和观点。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认为院校文化是在学院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课外活动说”:认为院校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作用是娱乐、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
  
  3.“第二课堂说”:认为院校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与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即“院校文化从狭义上讲是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总的来说,院校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学院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院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院树立起较为完整的文化现象。
  
  1.院校物质文化建设。
  在院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则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院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院校文化的硬件。院校物质文化为实体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院校设施将为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场所,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学院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有效促进学院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院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院校精神文化建设是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院历史传统和被学院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院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院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院校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学院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感染力,使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好的校风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院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能够有效地排除不良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学风对院校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充分发挥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院校精神文化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这对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见解。
  
  1.创建健康优美的学院环境,发挥院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一般情况下,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其效率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学院要想方设法把校园环境建设好,并加以美化,建筑物尽量做到布置整洁、优美、品位高雅。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滋生蓬勃向上的动力,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過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在院校环境建设上,各院校要打破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我们的理解就是首先要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特长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要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等,让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精神愉悦。最后,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营造奋发向上的风气,发挥院校文化的教育功能。
  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而抓好领导作风建设是抓好教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首先,领导应以身作则,通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学院的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组织教育观念大讨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要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在师生中形成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精心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发挥院校精神文化的激励功能。
  精神文化活动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学院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各种活动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组织丰富多采的学院文化活动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教育系列。各院校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品格。此外,学院还应通过各种多样的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美育教育,如组织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开展演讲、百科知识竞赛;组织文学、艺术、科普小组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各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院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净化学院的精神环境;既能使学生增长才干,施展个性,又能使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一句话,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院文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和全面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精神文化建设是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教育的载体,也是学院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具体体现。学院的发展要有院校精神文化的定位。因此。强化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新颖的形式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是新形势下院校实施推进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努力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管理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是我们所渴望的.本文就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简要的论述.
摘 要:建国50年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体育师资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术科教学,忽视学科教学;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通过对5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关 键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崛起.近期,各种信息资料显示,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资源于高等艺术教育.这就给已经存在的或者是发展中的高等艺术教育很大的契
期刊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大螺距扫描对头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常规扫描:100 kVp,螺距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特殊的一种类型.以往对Barton骨折认识不够,均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功能康复医学的发展,对Barton骨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