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食管心房调搏方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低有效起搏阈值,减轻刺激疼痛是顺利完成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必要条件。将150例患者等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常规法,互换法,宽距法和粗极法行TEP检查,观察指标有起搏成功率,起搏阈值,插入成功率等。当刺激电压〈25V时,互换法与粗极法起搏成功率均高于常规法和宽距法;粗极法100%成功时的起搏阈值低于其他三种方法,其电极插入成功率最低,鼻衄率最高。
其他文献
观测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大小,并探讨与心脏大小的关系,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术慢径靶点在Koch三角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41例. 术中直视测
报告21例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CAf组)的心外膜标测及心电生理结果,并与14例非风心病阵发性房颤(PAf)组和12例无房圆周得(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以对房颤机制进行研究进
为探讨逆行P波对房室旁道定位的价值,采用食管调搏观测经射频消融的64例患者5个导联上P波的极性和振幅、RE-PE及PV1-PE时距,发现左右两侧AP的PI,PV1极性和PV1-PE时距各具特征,相互无重叠,该特征对区别二者有肯定
为探讨室房传导所致的起搏器综合征,于植入起搏器术中观察室记顺序起搏引进的血液动力学及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19例患者中,VAP使26.3%患者出现典型的PMS。VVI起搏仅使5.8%的患者出现轻度症状。
射频消融术后迟发性房室阻滞二例宋治远何国祥舒茂琴胡亚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重庆630038)例1男性患者,25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采用后
为探讨快速心房起搏最短1:1房室传导时最大PR间期与RR间期比值在鉴别阵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分析比较了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前,后快速心房起
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数周建立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非开胸法动物模型的方法.猪13只,体重30±5 k
对21例做过左室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发生Q波型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患者采用Wagner心电图记分法进行心电图QRS记发。结果表明:QRS记分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壁忆分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单
观察不同温度超声消融肺静脉口对电传导的影响,探索适合肺静脉口的最佳超声消融温度.选用健康成年犬15只,随机分为50℃、55℃及60℃消融组,用特制的超声球囊导管在S1S1快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