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彰显多民族国家凝聚力;以探索救亡图存,追求民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案例(民族地区)与教学应用研究”(19VSZ019),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成果,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改项目成果(JG2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彰显多民族国家凝聚力;以探索救亡图存,追求民族复兴彰显民族与国家观念的认同变迁;以党领导中国革命,彰显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各民族对统一和新中国认同的一致性;以党领导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彰显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依托“纲要”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建设重点。在内容整合基础上,通过文献研读、问题研究、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其他文献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论断是同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等因素分不开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坚实的支柱,因而理直气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和根本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广大思政教师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彰显真的力量。 思政教师要明真道。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