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清二氧化碳浓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早期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清总二氧化碳浓度(total plasma carbon dioxide,T-CO2),以及两者联合检测与急性PQ中毒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46例急性PQ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0 d后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口服PQ毒物剂量、洗胃时间、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NLR、血淀粉酶、血肌酐(Cr)、T-CO2、血钾(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评价急性PQ中毒的预后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及T-CO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146例患者,生存组40例,死亡组106例(病死率72.6%);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OR 0.131,95% CI0.033 ~0.527,P<0.05)和T-CO2(OR6.650,95%CI1.894 ~ 23.340,P<0.05)是急性PQ中毒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0.756(95% CI0.662 ~0.850,P<0.001),最佳界值8.80,对应的敏感度72.6%,特异度72.5%;T-CO2 AUC 0.877(95%CI0.822 ~0.933,P<0.001),最佳界值21.6 mmol/L,对应的敏感度78.3%,特异度77.5%.NLR联合T-CO2AUC为0.906(95% CI0.859 ~ 0.954,P<0.001).结论 NLR和T-CO2可作为急性PQ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分布特征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近1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206例(包含
目的 通过对北京120院前转运5338例疫情相关任务的出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120传染病防控转运系统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特点.方法 对2020年1月20日0时至3
脓毒症是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炎症反应、血管内凝血和组织损伤为特征,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肺是脓毒症时第一个也是主要靶器官,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血常规的一些指标及其比值,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
目的 了解全国各级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现状,规范急诊科及发热门诊对未来突发疫情的接诊流程、干预策略与评价体系.方法 使用问卷星APP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