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水木铁人三项队里的铁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U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木铁三俱乐部(SMTH Triathlon),或许是全国平均学历最高的铁三俱乐部

  十余个小时后,当水木铁三的选手顶着烈日骑行在无量溪畔,看着手里的能量胶抖个不停,还是硬逼着自己吃下去时,他们也许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样一场比赛:
  标铁,游泳1.5公里,自行车40公里,跑步10公里。
  大铁,游泳3.8公里,自行车180公里,跑步42.195公里。
  这场战斗,他们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
  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他们所热爱的又是怎样一种运动呢?
  水木铁三俱乐部(SMTH Triathlon),或许是全国平均学历最高的铁三俱乐部。水木是以清华大学及水木社区BBS上的铁人三项爱好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业余铁三俱乐部,从遥远的BBS时代诞生并延续至今,主要面向目前或曾经在海淀区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
  这里有全国第二年轻的大铁完赛者,有清华首个完成大铁的女生,有参加长距离铁三世界杯的选手他们的口号是:“愈睿智、愈强壮!”

19岁完赛大铁的大一男孩


  常文治第一次接触铁人三项赛,是2016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标铁)。彼时他刚来到清华园,成为一名六字班新生。
  “19岁以下组别报名的人挺少的,所以那次名次不错,第二名。不过实际那时候没系统训练过,成绩挺一般的。”回忆起这次铁人三项初体验,常文治害羞地笑道。
  不过正是这次尝试,让常文治和清华的水木铁三俱乐部结缘。这里有不同年级的师兄师姐、各院系的老师教授、毕业多年仍心系运动的校友。也是在铁三俱乐部里,现在普林斯顿读博的高鸿信,邀常文治一起报名2017年7月纽约州的大铁赛事。当时全中国还没有过十八九岁的大铁完赛者,如果常文治成功完赛,他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铁完赛选手。
  “当时本来觉得标铁已经很有挑战性了,但完赛之后发现,清华的学长、老师们不少有过大铁完赛经历,我觉得值得挑战,而且有一年时间准备,就报名挑战一下自己了。”
  训练是艰苦而孤独的。平时和清华马协一起练跑步,每天3?5公里,周末10公里。周末还会自己去郊区骑车,每次骑行距离都在100公里以上,妙峰山、密云水库、延庆都留下过常文治车轮碾压的痕迹。游泳则是在西湖游泳池或陈明游泳馆每天游满1小时。
  在清华,体育锻炼是一种氛围。马协、车协、泳协,都有常文治训练路上的好朋友。他经常早晨5点多起床,操场已经有人跑步了。而他这次参加的大铁比赛,更是有4个水木铁三俱乐部的群友参赛。“这里这么多校友、教授、同学和你一起锻炼,氛围特别好。比你强的人带着你训练,和你成绩差不多的人,每个人都在努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纽约州太平湖畔,常文治披着国旗冲过了终点,成为了19岁的大铁完赛者。这面国旗2014年曾由清华的化学博士胡适身披着完赛,2015年由清华毕业生、普林斯顿博士生高鸿信身披,2016年也由另一位水木铁三俱乐部的成员身披,直到轮到2017年的常文治。一面国旗见证了4年4位中国选手的大铁征程。

清华第一个“女铁人”


  2018年4月28日,廖宁,在拼搏16小时26分钟42秒之后,完成了2018台东大铁赛,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个完成大铁的女生。
  廖宁是清华经管学院2011级本科生,完赛时刚满25岁。
  从一个旱鸭子到创造清华铁三历史,她只用了不到两年。
  2016年,廖宁在跑步时结识了她后来铁人三项的师父,清华化学系毕业的胡适,后来又认识了胡适的徒弟,同是化学系的高鸿信,他们都是水木铁三俱乐部的成员。这个植根于清华的铁人三项爱好者俱乐部里走出了许多清华“铁人”,在这些铁三爱好者的影响下,廖宁走上了铁三备赛之路。
  2011年廖宁入学时,游泳还不是清华学生的必备技能,她怕水,人生的前20多年里,始终没学会游泳。而作为铁人三项中的一项,游泳成了她必须克服的考验。
  廖宁第一次找朋友教游泳,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她,他让廖宁放松,她说:“不行,我紧张。”建筑学院游泳队的教练魏庆?半安慰,半調侃她:“你紧张啥?你比别人都有优势,你浮力大。”
  在廖宁看来,运动是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我在学校里的时候,有时会比较浮躁。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为了满足欲望,要管理自己,要努力。但我那个时候可能更在意结果,忽视了过程。大学期间有些事做好了,有些事没做好,就这么毕业了。”
  毕业时,廖宁创业了一年,回看这段经历,廖宁依然觉得有些“浮躁”。当她意识到:人生那么长,有很多时间积累。如果现在把原来积累的都消耗完了,等下一阶段需要更多东西的时候,就拿不出来了。因此,她又回来找工作,因为想要继续积累沉淀。
  “其实跑步也一样,你有一个自己的配速。跑马拉松时,在起点处有人快、有人慢,中途的任何一个赛段,你有可能超过别人,有可能被人超过,但你永远不知道在终点的时候,那个人在你前面还是后面,所以你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

Challenge Anhui 18人的大铁之旅


  2019年10月20日,水木的Big Day,也是很多人的Big Day。水木铁三的18名选手一起完成了226km的大铁挑战。
  生命中会有多少个瞬间,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泛着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生活里又有多少件事情,值得你放下全部的骄傲与放纵,日复一日地训练自己、提升自己、磨砺自己、劝服自己。
“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所幸,这样一群人找到了这样一件事。
  所幸,水木十八将,做好了这件事。
  18人的出征队伍,其中10人首次挑战大铁;4人带着提高和突破的目标再次站在起点;4人在半程的赛道追逐竞技。
  延期老博士、互联网“民工”、学校老师、在校本科生站在起点便只有一种身份——选手,于是有了游泳赛段腹痛的坚持,有了骑车赛段咬牙的拼命,有了跑步赛段不走一步的执着,有了终点冲线抽筋到底地挣扎。
  “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责任编辑:马春梅
其他文献
穆蕾蕾的诗(3首)  此刻  闹钟又响了几声  而我的现在,却不是这个时候……  我还  沉浸在上一刻的漩涡  反思着为何自己又掉入同一坑洞,  永远做着固有模式的囚徒……  时间一秒秒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我却追逐着远去的泡沫  想战胜那不复存在的自己……  直到精疲力尽  直到下一刻走过来,拍拍我的肩。  我才回过神来  才摸到当下……这守护我的  唯一真实,这时刻等着陪我启航的诺亚方舟……  
1949年,政权更迭。在人陆,“革命”、“人民”成为新社会的关键词和主旋律,美学观念相对激进的现代诗实验丌始淡去,语言清新、格调明朗、时代主题鲜明的诗歌创作成为主流。  诗脉纷披,此前,新诗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华语地区已经开枝散叶。台湾的现代诗,1949年之后同样经历相对短暂的“中断”,但很快得到恢复并快速推进,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诗社”、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和以痖弦、洛夫为代表的“创世
玩味铁  把手中一块铁  沽成酒。醉蘸蘸中  灌倒了尘世。今夜可以  安心回家,搂着自己女人  今夜人间祥瑞。天下太平  把手中一块铁  打成锄。上得南山把五千年春色和春荒  翻了一遍。撒下种  从此,诗里饱含烟火味  把一块铁  捻成针。针灸和穿线的  针。刺进肉身与  与刺进衣身的感觉  疼,与爱。是一样的  一个人,把一块铁  磨成刀。在清风岭落过草  先劫了他的母亲  再劫他的父亲  直到
1984年10月是一个阴郁的日子,我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皖南某乡村中学任教。突然有一天,学弟、诗友特从学校写信(那时通信工具还较落后)告诉我:《诗歌报》在合肥创刊,试刊号第1期4版头条开了一个安徽师大江南诗社作品专栏,发了四五位同学的作品,真的大事,诗坛大事,特别值得庆贺的是你在头条!这一期发表的我的诗作,是我大学时代的代表作《原野》。我当然高兴!安师大江南诗社与吉林大学、复旦、华师大
我是1992年2月春节过后,得益于时任《诗歌报月刊》主编的蒋维扬先生的信任与操持,由安徽马鞍山市第五中学被借用到该刊任编辑(之前二年,也就是1990年2月,《诗歌报》已由报纸改为月刊出版,虽有编制,但省文联一时调动较难)。从此,我在该刊兼职任编辑前前后后达十个年头。  《诗歌报》自1984年试刊以来,我就与它多多少少有些关系。特别是1980年代中后期,该报在很多重要栏目刊发过我的诗作,且被推荐到《
1980年代末,从身背相机跨入河南大学校门起,我就盼望着能用一幅完整的图片展示出不同时期河大人的历史杰作,让世人一睹古老河大园的整体面貌。  关于拍摄地点,我首先瞄上了后勤仓库院内的大烟囱。在此负责的姚师傅怎么都不放心,最后他解下晾衣服的绳子亲手系在我腰上,反复叮咛后才将我放行。由于拍摄点远离并垂直于校园中轴线,因为我一只手抓梯子,一只手握摄影机拍摄,这幅单手拍摄的校景五张接片因主要建筑表现不到位
我是“90后”,今年26岁,现在担任星测未来科技公司CEO,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2级本科,2016级博士在读,曾担任校学生创业协会主席  两年前,我在本命年萌生创业想法,  一年多前和我同门的工物系2010级本科师兄、  现担任公司CTO(首席技术官)的仓基荣一起创立这家公司,  驶入被称为“小众蓝海”的商业航天领域。  在这个领域越深入,愈发觉得它大有可为。  人类在充分发掘地球资源后,必然
1973年出生于新疆,现居望江。  渴  肉体向灵魂献出片刻沉沦  骄傲的巴掌间有垂死苍蝇  但我的怜悯不被允许落到那里  它既不像细雨也不像微风  焦渴感日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是狭小又枯燥生活的创可贴  可消解古老敵意  用沉沦在肉体上挖个洞才能  回到自己,让月光直照进谷底  “我们自身那欢乐向上的力”  就会显现,哦,那里有  苍蝇再度飞起带来的小赞美  里尔克诗句  挣脱  早晨,把衣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是什么借着春风重返大地?  雨夜,灯光有些悸动  船只还泊在水中,细微地摇晃  喑哑的天空,尽显幽暗深邃的气息  无法获取形象  无法找到立锥之地  很少有梦境能让我记得  当我下定决心,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以鼎沸之力,去猜测  甚至去羡慕你漂泊的意志力  我想要的自由早已被嘆息替代  你是否落实了我的妥协?  (这针尖上的一夜,鸡蛋与石头相碰的一夜)  我常被自己蒙蔽,甚至
原谅  今夜,他是另一个人  喝酒。不写诗。  不能抵抗寒冷,也不能  抵抗黑暗和劣质生活的入侵。  酒后,坐在山脚下的草地上发呆  弯曲的天空下,命运俯下身来。  安静的群山不动声色地铺展——  他成为群山的一部分。  在隐秘的洗礼中  原谅了世界对他的冒犯。  洱海  水的容器,时间的  容器——历史的容器……  我不经意地滴入其中——  漾开事物的倒影——颠倒的秩序。  几只黑鸟用圆舞曲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