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药材产业高地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医药高地”?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太和县出台了《扶持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依托中药材产业聚集发展基地,以大新镇、李兴镇、倪邱镇、宫集镇为中心,建设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辐射周边乡镇,推动绿色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逐步打造省级绿色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带动中药材面积达30万亩。
  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完善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总体规模不少于1万亩;要在科学合理制定好园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配套完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增强中药材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及时入驻。
  示范园注重知名品牌创建: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名优药材品种及有临床特色中成药原料药材品种,鼓励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中药材产品,提升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示范园加强产业联合体培育:积极组建产、学、研、贸一体化的绿色中药材产业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示范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中药材种植、初加工、营销等大户和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中药材与创意园林、生态药膳与健康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政府设立扶持资金:县财政每年设立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园区种植专项扶持资金,对经批准新建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进行扶持。
  对审验合格的示范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从当年种植中药材开始起,第1至3年每年每亩补助600元,第4至5年每年每亩补助400元。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大户或企业参与中药材保险给予每年每亩保险费30%补贴,对其从事中药材生产发展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给予50%的补贴。
  对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乡镇或企业酌情给予奖励。按照“申报立项、批后建设、建后审计、审后验收、验后奖补”的程序兑现奖补资金。
  据悉,太和县农民有长期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品种有桔梗、薄荷、板蓝根、白株、丹参等,“李兴桔梗”还是地理标志产品,常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曾诗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苹果质量和安全水平,培育知名品牌,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增加果农收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和中国农村杂志社将于2016年10月19-20日在山东烟台召开“2016中国苹果品牌大会”。  据了解,大会以“品牌是纲创新价值,营销为径决胜市场”为主题,汇集了苹果产业相关企业的生产和营销人员,
安徽省太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覆盖旧县镇、高庙镇、双浮镇、郭庙乡共4个乡镇,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个部分。其中核心区面积6万多亩,位于旧县、双浮2镇8村。核心区有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区、精准农业示范区、规模养殖示范区、农业综合服务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等六大功能区。目前,已入驻核心区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30多家。  据悉,示范区建设秉承“不非农化、不非粮化、不摆花架子”的理念,努力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桔梗之乡、椿樱之乡。自秦朝在境内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全县国土面积1820平方公里,人口173万,耕地173万亩。  这里,铁路、公路、空运、水运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商贾云集,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层出不穷;这里盛产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中药材等农作物,名优土特产品——香椿、樱桃、桔梗、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桔梗之乡、椿樱之乡。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8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今后,太和县将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生态循环导向,通过实施“五调、七转、六促”的发展方略,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调出农业竞争优势  调整思
安徽省太和县是皖北农业大县,这里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群众种粮养畜历史悠久。10多年来,全县粮食生产连上台阶,单产、总产屡创新高,常年种粮面积突破300万亩,粮食总产超百万吨。太和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创新示范基地”。  金秋9月,记者来到太和县,感受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了现代生态
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生产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产品品牌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建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努力把太和打造成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样板区,擦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字招牌”。  “畜—沼—粮”循环养殖模式  模式概要:对牲畜养殖环节所产生的粪尿进行集中排放,发酵后干湿分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