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初探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对民族地区特殊生态环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对其特性分析和路径探索更为缺乏。本文评析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并尝试构建其实现的机制。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
  一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意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起点均得或机会意义上的均等,是一个按不同区域分阶段逐步推行的过程,并在全国范围内最终实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无能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公共服务。
  民族地区人口虽少但面积广阔,并多处于边疆地区,是我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的主要纽带,对我国的安定统一具有战略意义。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乎全国整体发展和共同富裕。它既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的构建
  1.构建主体功能区的科学规划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补偿相结合的政策调控机制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和经济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民族地区地域资源优劣势并存。面对机遇和威胁,将优势和劣势进行战略性的分析,化劣为优,规避威胁,抓住机遇。
  党中央和国务院近期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科学定位和开发的战略。这对生态资源多样化、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及资源十分丰富的民族地区来说,是切中要义的科学设计和战略指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思想,主要把民族地区范围内不同区域按照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功能定位,发挥不同的资源优势,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涉及不同区域内的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模式选择,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选择又给相应区域带来经济发展快慢、得失多少的局面,必然导致发展不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忽视而引发的很多社会矛盾变得更为复杂尖锐,这种局面与共同富裕目标背道而驰,也会使已有成果丧失殆尽。把科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充分结合起来,使民族地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其公共服务发展提供条件。
  2.构建纵向多层转移支付和横向多元互惠相结合的立体式帮扶机制
  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自治地方政府和人民管理本地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意味着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的“自理主义”。要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支出的比重,更要逐步建立健全明确规范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缺口科学配置转移支付的比例,做到不浪费,又能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最优效果。但单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是难以为继的,“国家主义”也并非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唯一出路。如果说“自理主义”是“点”的机制话,那么各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国家主义”可以看作是“线”的机制,公共服务发展还需要网络的治理,点或线的机制抑或两者的有机结合,仍不足以支撑其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调动全国社会各界力量,逐步完善以中央政府为引导、各级地方政府互相协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横向多元互惠帮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使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到以公共服务规划、指导、协调、监控和评估为工作重点;采用国家宏观调控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之间加强横向对口支援,利用财政倾斜和税收减免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事业、民间组织及个人进行跨区域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扶植公益事业组织、让具有公益精神的组织和个人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中贡献他们的力量。
  3.构建政府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网络治理机制
  民族地区政治改革的滞后性将成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瓶颈;民族地区复杂的环境和公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客观现实制约着社会发育和成长;落后的经济形态、粗放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完善。要改变这些因素造成的困境,民族地方政府职能要转变到以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逐步成为社会发育和市场发展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发挥其自治权的优势,以引导型政府为目标来加强自身的改革,促进和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和市场的良好发展,加快形成民族地区政府与社会、市场网络治理的局面。
  4.构建外来人才引进与民族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竞争的劣势地位造成人才流动和地区发展的不良循环的“马太效应”。地区间的竞争和发展取决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一直以来国家和各级民族地方政府致力于培养和利用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层次民族干部,倡导并通过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人才稀缺的地方去。这些政策保证了民族地区发展所需的一些人才,但仍是缺乏的。人才缺乏的,主因是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的弊端。民族地区实施自治,体现在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化,其积极作用是能够任用真正充分了解当地人特定需要的人来管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形态转型及参与未来竞争所需人才质量和数量看,不同层次的外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用是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对民族地区来说,是十分紧迫的。
  参考文献
  [1]迟福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之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美〕保罗·乔伊斯.张文礼等译.公共服务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培勇.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勾画“路线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公共财政建设[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5]丁元竹.科学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经贸导刊,2007(13)
其他文献
一、近年来陕西省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走高(一)主要粮油产品价格总体呈连续走高态势2011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在波动中总体上扬。2012年8月份以来,小麦价格呈现快速上扬
本文以房地产经济为指导,运用房地产预警理论和方法的最新成果,通过专家打分法选取了17个影响银川房地产市场的初选指标,对其中的15项定量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法,结合定性分析构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综合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状况,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西樵镇进行不同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将结果划分等级,以此
2010年,按照中央要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喀什地区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因此,有必要对过去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探
一、引言区域间经济溢出是指由于某区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其他内生变量变动而引起的其他区域的经济变量产生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
【摘要】金融供给不足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研究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大对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可见国家对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金融供给重视程度非常高。
高度重视制度问题.善于从制度上分析和把握问题.善于从制度人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制度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
此文详细介绍了移动智能标签的防盗机制以及软、硬件设计方法,以ATMEL公司的AVR芯片Mega48V为主控制处理芯片,结合8.2MHz和433.92MHz无线通信,实现高效完善的商品防盗警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