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18F-FDG、11C-CFT及11C-RAC PET/CT显像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s F-FDG脑代谢联合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及11C-RAC脑多巴胺D2受体(D2R)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脑损伤部位评价以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2例临床诊断为PD的患者和23例对照组分别进行18F-FDG、11C-CFT及11C-RAC PET显像,分析3种示踪剂显像特点;进一步根据11C-CFT PET显像特点把PD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分析不同情况相对应的PD组18F-FDG及11C-RAC PET显像,进行PD脑损伤部位的评价及病情分析.结果 18 F-FDG PET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性分布低于同侧对照组,并壳核代谢高于尾状核,而11C-CFT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前、中、后部放射性分布低于同侧对照组;11C-RAC PET示双侧壳核中、后部放射性分布高于同侧对照组;根据11C-CFT PET显像特点分为轻、中度的PD组在18 F-FDG PET示双侧尾状核、单侧壳核前部、双侧壳核中部、单侧壳核后部放射性分布低于对照组,重度PD组仅双侧尾状核放射性分布低于对照组;根据11C-CFT PET显像特点分为轻、中、重度的PD组在11C-RAC PET示双侧壳核中、后部放射性分布高于对照组.结论 18F-FDG、11C-CFT、11C-RAC PET显像联合检查有助于PD的病情分析、脑损伤部位评价以及诊断.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科收治18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患儿,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没有合并神经损伤。均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所有病例均行外侧经皮3枚克氏针内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屈肘90°,前臂旋前位。术后拍片复查,根据愈合情况,3~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及膀胱输尿管交界处梗阻(POM)远端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肌纤维(SMF)变化,探讨ICC、SMF是否与Cohen再植术后反流有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VUR、PO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继发反流及梗阻患儿。对照组选取肾母细胞瘤术后的远端输尿管(病理提示输尿管远端肿瘤细胞未浸润)。利用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己基)酯(DEHP)于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作用于孕鼠(F0),研究F1-F3代隐睾跨代遗传的演变情况及各代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转移酶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实验组自妊娠第七天(GD7)到第十九天(GD19)持续经口予以DEHP 750 mg·kg-1·d-1灌胃,观察子代隐睾发生情况,雌鼠受孕率;记录大鼠体重和睾丸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2.3岁(平均7.4岁),18例为高能量损伤,其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汽车压伤。所有患儿术前均经摄X线片和CT检查明确距骨骨折及移位情况。术中采取前内侧切口(其中1例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联合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