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控制银行:从银行退出的逻辑起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来源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充满效率的非国有经济更有利于国家满足税收增加和经济增长的效用,但为了满足政权存续的效用。国家必然对银行实施严格的控制,通过给低效的国有经济提供金融补贴来避免其衰退引发社会政治动荡。当国有经济的式微或大规模变革不再对国家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时,国家控制银行的收益递减,而其成本则由于国有银行的败德行为而加速递增,国家就有激励从银行退出。国家声誉资本的不可分割性使得国家几乎不存在退出路径,而真实资本的分割性为国家提供了一条通过对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渐进退出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2003年秋,陕西渭河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灾。洪灾给渭河下游流域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对陕西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渭河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自然的
美国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萧条,被称之为金融萧条。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是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萧条,但与90年代经济萧条源于信用危境不同,当前的
我国西部地区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资源诅咒”特征。作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分析西部地区资源状况、生产能
文章根据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宏观经济调控策略建立了物价波动的微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方程解的拓扑结构的剖析,应用数学软件绘制了模型解的拓
从“国有股减持”试点到“全流通概念”的讨论,再到“股权分置”的正式试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股市建立以来最重大最深刻的深层次制度性调整和变革,也被称为股市
由于受到初始条件,尤其是转轨中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在各国间具有很大的差异。转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局限造成了在转轨效益评价中的很多错误认识。转轨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