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氨法脱硝氨逃逸问题及运行经济性分析

来源 :水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绝大多数水泥窑采取“分级燃烧+SNCR”工艺控制NOx排放,为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过量喷氨情况严重,氨水利用率较低,多余的氨对下游生产设备及环境均造成危害.本文通过SNCR脱硝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计算氨水的利用率及氨氮摩尔比,并分析SNCR+SCR联用时,整套脱硝系统的氨水利用率及脱硝系统整体运行成本,对脱硝系统运行经济性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综合养老设施发展迅速。但在实际运营中,许多设施却面临着孤立于社区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武汉楠山有约项目的“社区融入”设计理念的分析,以及对其实际投入运营后的空间使用情况、使用者满意度和需求的调查,检验和总结了通过调整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定位与设计改善设施与社区之间关系的效果与可能性。
本文对C3S型硫铝酸盐水泥熟料进行了工业化试生产,并对制咸水泥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利用现有的生产装备、条件,完全可以工业化制备C3S型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且熟料烧结性能良好、矿物发育完全,制成水泥性能还有待改善.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对水泥熟料的生产影响较大.本文针对一次典型的工艺事故,从原燃材料、物料特性、危险废物种类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了窑内结厚窑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了结圈问题.
本文基于空间点轴理论,综合运用熵指数模型、弓|力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构建全域乡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和旅游空间格局规划方法。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域进行研究,提出以云台山、八里沟景区为区域核心、“博爱-修武-辉县南太行山沿线”为一级发展轴的“两中心、一主轴、多节点”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与相应的差异化旅游活动类型。
为溯源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天然光环境,本研究对窗纸材料进行了物理测量和模型实测校核,建立了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模型,对正房和厢房的天然光进行了全年逐时动态模拟,并通过与玻璃的性能比较,梳理窗纸的光学意义。研究发现,相比玻璃窗而言,纸窗的光环境特点如下:(1)除提升了正房后墙面照度外,降低了地面、工作面、东西厢房后墙面等多数区域的照度,缩小了照度的季节性差异;(2)提高了照度均匀度;(3)除正房冬季远窗区外,降低了多数位置的眼部曝光量;(4)降低了东西厢房的眩光几率。
工人新村是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特有住区类型,国内工人新村起始于建国初期195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由同济大学杨辰先生所著《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作为“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系列之一,通过一个工人新村的兴衰史,从社会特征与意识形态、空间规划与社会建构、个体身份与制度机制等多维角度剖析了国内首个工人新村——上海曹杨新村的发展历程,对处于历史变革下的上海近现代居住史可见一斑。
1960-1970年代是建筑思想剧烈变化的时期,建筑学专业在这一历史阶段经历了一个范式的变化,因此是当代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研究的重点。2013年昂格尔斯建筑研究档案(Ungers Archives for Architectural Research)和拉尔斯·穆勒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城市中的城市——柏林:一个绿色群岛》一书,对1977年德国著名建筑师昂格尔斯(Oswald,Mathias Ungers)在柏林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生举办的夏季工作坊(昂格尔斯当时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及其所代表的城市和建筑设
在学科专业日益精分细化的今天,打破关联专业区隔的融通性教学,无疑是优化整合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大学科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之一。因此,本文聚焦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的融通性设计教学改革,从对象之融通(跨专业教学)、空间之融通(跨尺度教学)、时间之融通(跨阶段教学)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这类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特点和难点、思路和策略,以期为国内类似的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粉磨功指数、粉磨时间法、立磨试验三种方法开展了钢渣易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易磨性波动范围较宽;三种方法均可表征钢渣的易磨性,其中立磨试验最接近工业应用实际,可为系统精准选型提供依据.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推进,控制与引导大尺度城市形态的总体城市设计作用愈加凸显,但是国内就如何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尚且缺乏统一的路径。文章通过研究具有典范作用的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日本大阪、中国香港4个国际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分析其编制背景与核心工作,并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现状,探讨导则编制在内容构成、表达方式、审批实施及规划衔接3个方面的本土化启示,以期为导则编制人员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