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地理公开课的认识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没有一定的标准。在一些地理公开课上却存在着误区,误区的存在主要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到位,或对地理教材内容把握不准,因而造成课堂形式上片面追求新形式,教学环节上与教学内容不吻合。
  关键词:公开课 课堂 热闹 多媒体 学习方式
  
  近几年,我县的地理教研活动进行的井然有序,加快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有的老师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 公开课中的“热热闹闹”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因而在公开课上出现了片面追求“热热闹闹”的现象。有些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而是追求一种活动的形式。例如,在、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学生马上按照上课前老师给分好的小组讨论,可以回过头去,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板有眼的说着,老师一声“停”,大家迅速坐好,然后各组的代表主动而有序的逐个回答,而且回答的内容准确无误,给人一种“讨论确实起到了作用”的想法。表面上看,全部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气氛也很活跃,仔细想一下,各组学生到底怎样讨论的不得而知。还有的老师美其名曰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抢答,结果花在竞赛形式上的时间比内容上的时间还要多,学生为多得到老师的小红花争的面红耳赤,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而有关地理学习的内容却记住的很少。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确立,应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即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的探究。课堂教学要的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不是要的热闹场面。表面的热闹,展现的足学生表层肤浅的认识和虚假的主体性,实际上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没能体现出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失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学活动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有效地去组织活动。
  
  误区二 公开课中的“积极回答问题”
  
  公开课中还有的老师以课堂提问学生数量多少来体现学生的主体。课堂中的问题,不能局限在数量上。关键是问题的质量和来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加工重组: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定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才是地理教学追求的目标。
  
  误区三 公开课中的“技能和能力培养”
  
  新课程强化、细化了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要求,突出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淡化了对具体知识内容的要求,但不是说基础知识传授不重要,许多老师过分突出技能和能力。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好像一提基础知识教学就不符合新课程精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基础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载体。没有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所以这二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
  
  误区四 公开课中的多媒体运用
  
  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提高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多媒体在创设情景、把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方面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好多地理课堂过分依赖多媒体。影响了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已经在课前预定下来,但是课堂中往往有很多与备课不一致或想不到的问题,有可能把老师的教学环节给打乱,所以有时老师就不敢把过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不能灵活地组织教学,只好把学生的思维和过程收归到课件上,对于学生的新观点和课件不一致时,由于课件无法演示,这叫的老师往往是一带而过,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老师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这口寸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奴隶”,没能体现辅助教学的优势。反而成了累赘。实际上有的教学过程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也能起到相同或更好的作用,例如教学板图中的轮廓图。这是地理课程的特色教学手段,可以在黑板上边讲变画,可以只把有用的东西体现在图上,忽略没用的东西,很容易操作。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板图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变化,学生的思路可以根据板图而产生新的问题,既然能达剑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做法更经济、省时,我们为何不用它呢?
  
  误区五 公开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作用。但足,在公开课中有的老师体现出的足这种方式的绝对化,片面地推崇自主学习,不论什么内容一律实行合作、探究,极力地去表现新课改的精神。而忽略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方面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有的老师担心接受性学习过程枯燥和机械,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以不重视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在地理课程的某些知识类型教学中,生动、富有启发的讲授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们没必要丢弃这种教学模式,这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对于哪一种教学方式这要依照课堂内容来确定,老师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既然是公开课,每位上课的老师都想上好,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由于认识和水平的不同,课堂上可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大家一起学习,掌握新课程的理念,避开误区,共同进步,为地理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其他文献
一代伟人毛泽东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落实德育首位,而思想品德课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个人认为,抓好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配备思想素质好,专业知识过硬的思想品德教师  在农村中学里,作为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被大打折扣。面对如此现状,必须给农村中学配备具备以下素质的思想
为了探讨白砂岩卸围压强度变形特征,利用RM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常规三轴、恒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试验,分析了白砂岩卸围压强度、变形、稳定时间和损伤破坏特征。获得以下
成人教育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成人教育活动和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应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
为加快数字化转型,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和转型发展,2020年5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17个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145家单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建立和形成公共教育财政的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要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