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鸡汤”盛行,说明了什么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人去世时,其生前“名言”的传播也往往迎来刷屏之势。但在这种集体性跟风转发之中,往往少不了“鱼龙混杂”。杨绛先生身后,同样遭遇了这种情况。而类似的名人名言被冒充,要么被移花接木,要么被断章取义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众多名人都有屡屡“躺枪”的经历。
  作家梁文道就曾讲过一个故事,因为经常被上图书腰封,他曾致电出版社,得到的答复是:“全中国不止你一个人叫梁文道!”如果说这样的冒充,始于营销利益的推动,那么,名人名言的流行,乃至“不辨真假照单全收”的公共话语生态,显然非经济利益所能够全部解释的,其背后所凸显出的某种社会心态,更值得辨析。
  不管是以訛传讹如杨绛先生的“鸡汤文”,还是被包装成“名人名言”的励志语录,更多地是迎合了不少人心中的一种既有情绪。大多数人看了这些“大快人心”或是“滋润人心”的“名言警句”后,只是在那一刻得到了情绪上的快感与参与感的满足,转发、点赞后就随之抛诸脑后。
  钱钟书先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现在,围绕名人名言,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恰恰不是具体的“鸡蛋”,而是要看是哪只“鸡”下的蛋。仿佛只要是名人所言,某句话就被赋予了天然的正确性。一些人对此现象的一个辩解就是——“反正说的有道理”。然而问题在于,且不说冒名现象对名人名誉权的侵害,一旦撇开话语背后的具体情境,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就已经大打折扣。甚至一些名人的形象和价值立场就是通过一些被强加的语录来塑造的,这也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名人的真实思想。
  说到底,不辨真假,推崇“名言”,都与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意识欠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一个习惯独立思考的人,不会轻易陷入那些可疑的名人名言中而不自知。这方面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有所反思。有人就称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中,可能是虚假名人名言最大的诞生地。这看似只是一种道德上的瑕疵,但其实是思想浅薄和独立思考欠缺的一种体现。而一离开名人名言,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社会整体思想状况恐怕不容乐观。
  (指导教师:贺小青)
  上榜理由:★★
  文章缺少辩证分析,面对“假语录”如何做挖掘不够深入,个别观点有失偏颇。
其他文献
虚假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区别像宝石一样,  看起来最真实、最耀眼的那些总是假的。  绘画是诚实的艺术,没有欺骗的可能,不是好,就是坏。  不要害怕完美,因为你永远也做不到完美。错误几乎总是一种神圣的自然,不要试图改变它们。相反,应该把它们合理化,彻底地理解它们。  第一个把年轻女子的脸颊比作玫瑰的人是一位诗人,而第一个重复这种比喻的人是一个白痴。  虚假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区别就像宝石一样:看起来最真实、
泥巴星球有一个臭脚怪。他的一双大脚奇臭无比。街坊邻居受不了,纷纷搬家走了。苍蝇、蚊子和老鼠也都被这可怕的气味熏跑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好漂亮的花儿啊!Thankyou!这是你做的吗?”  “不客气,这是我们埌西小学师生们一起做的,希望您喜欢。”  循声望去,一个鲜花环绕的展台前,一位外国友人正向一位小朋友致谢呢!走近一看,原来是南宁市埌西小学的师生们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参展学校席上展出的丝网花艺术呀!小朋友们做出的丝网胸花、丝网发卡等,客人拿到手当场就迫不及待地戴上了,对其赞不绝口,外国友人更是青睐有加,拍手叫绝。难怪那么热闹呢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高年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班级中要开展一些自主性的管理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班主任只能强制命令,使得这些自主管理班级的活动流于形式,而对班级管理没有什么作用。那么怎样让班级管理由班主任的“强制执行管理”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怎样来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在班级管理中把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作为重点来抓,收到了显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任学生,给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表明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现代,18岁是我国法律意义上成人的开始。国家于1994年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又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随后,很多省市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随着2021年的到来,高三学生大多年满18周岁。学
CoCo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莫莫博士和小凡则要继续寻找相机,小凡开始跟踪导航手表,发现相机正在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小二(6)班  有一天,下课了,老师让我们做毅力测试游戏——站十分钟。我想,这不是小菜一碟吗?游戏开始了,同学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做鬼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圣诞节时,玉米狐和好朋友西米鹿交换了礼物。玉米狐送给西米鹿一块手帕,西米鹿送给玉米狐一顶帽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你就不能早起一会儿?  我送你?  放心吧, 乐会迟到的!我有我的"马".  奇怪,怎么今天我的马的速度这么快呢?简直是超乎想象!  我在飞?你怎么跟来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
【思辨主题说】  坚守与变通都既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具体的做事方法。表面上看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的,如果选择坚守,就意味着不能变通;如果选择变通,则难免会丧失始终坚守的事物。但往深看,其实两者又有统一的关系。坚守是一种品格,变通是一种智慧,两者之间,何去何从,如何平衡,考验着一个人的勇气、操守与头脑,也影响着人生的广度与宽度与高度。  【高考链接】  2014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