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课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因此,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发挥这类教材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略读课文 教学探讨
每册教材仅有的十来篇略读课文全被教师占用来精讲细讲,一讲到底。他们担心学生不会读,认为讲比不讲好,教比不教强。也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略读课,就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读,不向学生布置阅读要求,也不引导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思考,于是学生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地看书,略读课成了自流课。如何开展略读课教学,充分发挥此类教材的作用?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按照单元教学方式编排教材,每个单元有各自的教学侧重点,分散在精读、略读课文中的教学重点,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讲读课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运用在精读课内学到的知识,有目的、有步骤地独自进行阅读实践,深化所学知识,完善阅读技能。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记叙文的要素,词语的理解和推断。学生学过《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等两篇精读课文后,初步了解记叙文应具备的各种要素。这个单元有略读课文《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其教学目标是学生略读后,能独自理清楚这两篇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巩固精读课内所学的知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独自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将失去阅读实践的机会,错过自我衡量学习成果优劣的机制。所以说,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认清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草率处置此类教材,应把略读课教学与精读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应有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导读提纲
编写导读提纲要根据略读课文学习目的和要求,既突出本篇课文的重点,又兼顾与精读课文的纵横联系,便于启发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自我释疑。又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理解和运用记叙的顺序。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羚羊木雕》教学目标体现了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设计导读提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顺叙的写法?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3.文中哪个自然段运用了倒叙的写法?4.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补叙的写法?5.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一个沉稳威严的爸爸,一个固执严厉的妈妈,一个仗义、明白事理的万芳,一个通情达理、慈爱无奈的奶奶,一个软弱、珍视友情的“我”。)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记叙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读提纲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的略读提示内容编写,也可以把课后的练习题重新排列组合。提纲可用填空、列表、问答等形式,使学生接触的略读提纲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三、略读要有层次性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不是读一遍即可,应该是多层次、反复的阅读,采用粗读、略读、精读、细读、跳读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阅读。1.通读、粗读。略读课开始后,一般安排这个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全文,粗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裁和结构层次。对某些一时读不准的字词可做上记号。2.精读、细读。这个层次的阅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要根据导读提纲,细心地阅读全文或者某些有关段落。有时要重三倒四,逐段逐段,逐行逐行的阅读,逐句逐句地思索、推敲,边读边思考,弄清重点段、句的含意,搞清楚关键词语的作用,解答提纲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达到初步读懂文章的目的。3.跳读、略读。在学生初步读懂、读通课文后,针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跳读、略读文章,巩固前两个层次阅读的成果。三个层次的阅读,不是机械的程式,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内容的难易进行恰当的安排,避免单一化、程式化。
四、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每人产生了各自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否正确,需要验证认可。信息反馈的方式可采取检查略读成果的方法,即利用口头提问,学生演板,查阅作业等形式进行。也可利用相互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互相质疑、专题发言等活动,让大家互相启发、补充,加深对略读课文的理解。
在开展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能低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为他们不会讲话、不会发言而不组织信息交流,也不能急于求成,苛求学生的回答十全十美。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多说话,多回答。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引导他们潜心阅读,把他们的思维轨迹引入正确的方向。(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苏金德.是喜是忧中学语文新教材[J].新疆教育[M],2001.
【关键词】语文教学 略读课文 教学探讨
每册教材仅有的十来篇略读课文全被教师占用来精讲细讲,一讲到底。他们担心学生不会读,认为讲比不讲好,教比不教强。也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略读课,就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读,不向学生布置阅读要求,也不引导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思考,于是学生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地看书,略读课成了自流课。如何开展略读课教学,充分发挥此类教材的作用?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按照单元教学方式编排教材,每个单元有各自的教学侧重点,分散在精读、略读课文中的教学重点,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讲读课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运用在精读课内学到的知识,有目的、有步骤地独自进行阅读实践,深化所学知识,完善阅读技能。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记叙文的要素,词语的理解和推断。学生学过《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等两篇精读课文后,初步了解记叙文应具备的各种要素。这个单元有略读课文《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其教学目标是学生略读后,能独自理清楚这两篇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巩固精读课内所学的知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独自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将失去阅读实践的机会,错过自我衡量学习成果优劣的机制。所以说,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认清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草率处置此类教材,应把略读课教学与精读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应有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导读提纲
编写导读提纲要根据略读课文学习目的和要求,既突出本篇课文的重点,又兼顾与精读课文的纵横联系,便于启发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自我释疑。又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理解和运用记叙的顺序。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羚羊木雕》教学目标体现了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设计导读提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顺叙的写法?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3.文中哪个自然段运用了倒叙的写法?4.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运用了补叙的写法?5.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一个沉稳威严的爸爸,一个固执严厉的妈妈,一个仗义、明白事理的万芳,一个通情达理、慈爱无奈的奶奶,一个软弱、珍视友情的“我”。)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记叙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读提纲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的略读提示内容编写,也可以把课后的练习题重新排列组合。提纲可用填空、列表、问答等形式,使学生接触的略读提纲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三、略读要有层次性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不是读一遍即可,应该是多层次、反复的阅读,采用粗读、略读、精读、细读、跳读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阅读。1.通读、粗读。略读课开始后,一般安排这个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全文,粗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裁和结构层次。对某些一时读不准的字词可做上记号。2.精读、细读。这个层次的阅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要根据导读提纲,细心地阅读全文或者某些有关段落。有时要重三倒四,逐段逐段,逐行逐行的阅读,逐句逐句地思索、推敲,边读边思考,弄清重点段、句的含意,搞清楚关键词语的作用,解答提纲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达到初步读懂文章的目的。3.跳读、略读。在学生初步读懂、读通课文后,针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跳读、略读文章,巩固前两个层次阅读的成果。三个层次的阅读,不是机械的程式,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内容的难易进行恰当的安排,避免单一化、程式化。
四、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每人产生了各自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否正确,需要验证认可。信息反馈的方式可采取检查略读成果的方法,即利用口头提问,学生演板,查阅作业等形式进行。也可利用相互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互相质疑、专题发言等活动,让大家互相启发、补充,加深对略读课文的理解。
在开展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能低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为他们不会讲话、不会发言而不组织信息交流,也不能急于求成,苛求学生的回答十全十美。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多说话,多回答。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引导他们潜心阅读,把他们的思维轨迹引入正确的方向。(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苏金德.是喜是忧中学语文新教材[J].新疆教育[M],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