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自明末清初以来,江苏苏州地区的十番锣鼓主要保存于民间职业性班社———昆曲堂名之中,掌握于堂名艺人之手,长久以来作为昆曲堂名演出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无论自身音乐形态的构成(如吸收昆曲曲牌、锣鼓牌子),还是演奏形式、传承方式抑或今昔的生存状况,十番锣鼓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均与它所依托的载体"堂名"密不可分。近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