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ie绕着乐队转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妮·莱恩问:“你几岁?”小威廉踌躇了一下:“18岁。”“我也是。那你真实的年纪呢?”“17岁”“我也是。”不知为什么,小威廉不想欺骗眼前这个美丽的女孩,就说:“其实我16岁。”潘妮惊呼道:“我也是!真有趣,说真话时声音都不一样!”小威廉低下头,小声地说:“我15岁。”潘妮了然地笑了起来。
  他们知道了彼此的真实年纪。那就是都未成年,但未成年又怎样?并不能阻挡他们在夜晚守在俱乐部的门外,等候心仪的乐队出现,月朗星不稀,因为有他们的存在。
  这是卡梅伦·克劳的摇滚电影《几近成名》中的一场戏。该片通过与摇滚有关的人物来透视摇滚文化:乐队、经纪人、杂志编辑、DJ、乐评人、记者,尤其是那些围绕在摇滚歌星身边的疯狂的女孩子们。
  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群女孩:groupie。《美国传统词典》对它的解释是:Afan,especially a young woman,who followsa rock group around on tours。而台湾对此有个更形象的音译“骨肉皮”。
  亮出手中的杂志,小威廉腼腆地对潘妮·莱恩说:“我是杂志记者,来采访摇滚乐队的,不是那种——”潘妮追问道:“不是哪种?”“Groupie。”潘妮有些激动地侃侃而谈:“我们也不是groupie,groupie为了接近歌手不惜做任何事,我们是乐迷,我们是为音乐而来的。我们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我们支持音乐。”话音未落,载着摇滚歌星的加长林肯自她们身边张扬而过,女孩们疯了一样地扑上去,一边高呼着明星,一边报上自己的名字。但谁听得到?
  上世纪60年代是摇滚乐蓬勃发展的时期,追星族群体也空前蓬勃壮大,于是就出现了groupte。安·鲍尔斯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60年代groupie现象“是一个最活跃、非正式概念艺术表现的摇滚乐时期”:当时著名groupie德斯·巴雷斯在她自己的著作《混在乐队》一书中提到:“‘Groupie’一词在当时绝不是什么坏字眼,乐队非常尊重女孩”。
  当挽着小威廉出现在凯悦饭店时,潘妮·莱恩的风头比当晚的任何明星都要劲,所有乐队的经纪人都认识她,他们争相和她打招呼:“嗨。潘妮。上帝赐给摇滚乐的礼物!”“跟我们去波特兰吧!”“给艾利斯·库勃打电话吧,他在等你。”潘妮悄声对小威廉说:“我只钓大尾的鱼。”
  后来,小威廉问潘妮:“你就没有正常的朋友?”潘妮想了想说:“名人更有意思。”
  几乎在每一个著名的摇滚歌星或摇滚乐队周围,都出现过一个或几个惹人注目的groupie。她们注定要造就一些不可思议的历史:Nico,德国美女,“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布赖恩·琼斯把她介绍给纽约摇滚圈的鲍勃·迪伦,安迪·沃霍尔又把她介绍给“地下丝绒”乐队,他们合作的那张《Nico与地下丝绒乐队》,成为在非主流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先锋。据说,Lou Reed和JohnCale因为她而互相嫉妒,Tim Hardin、Tim Buckley、Ramblin Jack Elliot谈起她都充满感情。但Nico却说:“我总是在不该走的时候走了。”她是不该离开那段groupie生涯吗?
  潘妮·莱恩已经看中了一尾大鱼:“净水”乐队的吉他手罗素,她拉着小威廉随乐队一起巡回演出,休息室里,潘妮与罗素打起了眉眼官司。潘妮的女友悄悄解释给小威廉听:“这是第一幕。她假装对他漠不关心;第二幕,他假装对她漠不关心,但他无法抗拒她;第三幕,一切都照着她的计划进行。我担心大家都在利用她,而她却把大家最好的一面都带出来了。”
  《几近成名》中潘妮·莱恩的扮演者是凯特·哈德森,出演这部电影时,她正拥有着最好的时光和最清纯的性感,是那段充满着希望、激情、失落和伤害的青春最完美的外衣。而潘妮·莱恩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比比·比尔为原型塑造的,比比·比尔自幼喜爱摇滚乐,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开始成为众多groupie中的一员。然而在和The Nazz乐队的托德·朗德格伦建立感情后,比比开始凭借托德如日中天的地位。结识了例如Jimmy Page、Iggy Pop这样最杰出的人物,她的世界变得广阔了。比比·比尔的代表作不是那几张唱片、那几部电影和那些在摇滚圈里打转的经历,而是她那个更美貌、更出众的女儿——“精灵公主”丽芙·泰勒。
  《几近成名》中有一场戏。曲终人散的舞台。随处散落着乐迷投给乐队的玫瑰。潘妮一个人坐在舞台中央,拾起一枝花,嗅了嗅,眼中充满了羡慕,她想象那些花是掷给她的,她甚至摆出一个矜持的微笑,在想象中,她几近成名。
  究竟是什么让groupie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音乐和乐手?也许就因为一句歌词、一段旋律、一个弹吉他的动作,触到了她们的内心。她们对乐队的珍视比起乐手本人还要强烈,甚至当乐手对自己的音乐和乐队感到疲惫时,她们依旧勇往直前。
  “净水”乐队的新经纪人要撵走潘妮。这时的她已经对罗素动了真感情:“你不知道他私下里怎样对我说的,也许这就是爱。”小威廉愤怒了:“是为了50元钱和一箱啤酒就将你让给粗派乐队的那个人么?”
  潘妮愣住了,不敢相信地盯住威廉。然后,侧过身去,许久,她转过脸。一边擦去泪痕,一边笑着问威廉:“是什么啤酒?”
其他文献
一    一个艳艳的春天,小女孩拿着一把小铁锹,在郊外的野地里挖着。她身前身后的大地上,除了绿绿的草,就是一个个小坑。  女孩7岁,正是最纯净年龄,可是她小小的心里,却有着一份负荷。她妈妈病得厉害,在医院治了很久,也没有见好,后来便用各种偏方。后来爸爸弄到一个偏方,说是很灵验,只是药引子难寻些。女孩留心地听着,那药引只是春天泥土里的一种红色草根,而且那草根是球状的。妈妈说,这根本没有,这偏方,也和
短款外套新穿法大流行  短短的呢子外套在这一季中很受欢迎,但摒弃了传统的穿法,造型师们在这一季中推崇凸显腰身的新穿法。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了腰间,突出女人的腰线美感,因此,要想走在时尚的最前端,也来迎合一下吧!   汤唯式风衣帽子 回归上海热  随着电影《色·戒》在2007年岁末的火爆上映,帽子与风衣开始变得受关注,街头时常能看到时尚女孩穿着长风衣,戴着渔夫帽出现。  影片中,饰演王佳芝的汤唯穿着风
我爱上一个女孩子,她像春天的树叶一样清亮碧绿。为了她,我写下十三本日记,每一本她都是女主人公。可是,为什么每次我都只能是她情感生活的旁观者?    1    树叶是我的情人,虽然她自己不知道。  爱上她时,我十一岁,她九岁。如今,我二十九岁,她二十七。  我是个宅男,没事时窝在家里,听歌,读书,写字,上网聊天儿,看基金和股票,当然,偶尔也看看美女。  可能树叶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太喜欢我。她说我太幼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幸福上了保险,亲情会永远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殊不知,由于自己的错误,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家门、天空,有些情,已经一去永不回头了。    一个平凡的上午,我在屋里翻着自己旧时的物品,因为我要整理出一个大的柜子好存放现时的物品,就在阳光照进屋里的一霎那,我在抽屉的最底层忽然发现一个落满灰尘的皮夹子,打开它,发现里面竟然装着三封信,每一封信都由一个小信封装着。  这分明是一种来自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因为要搬家,所以,最近的家里很有股“清仓大甩卖”的味道,很多多年不用的物件都被翻出水面,比如那箱已
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没有男人的世界”究竟会不会出现呢?这至少在一些世界顶级遗传学专家,像英国牛津大学著名人类遗传学家Bryan Sykes的脑子里是件不用怀疑的事儿。Bryan Sykes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于1989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从古代人类遗骨中重生基因的人,他做了许多对人类古代基因的研究工作,并在一些重大案件中协助警方运用基因分析进行破案。2009年6月,Bryan教授断言男人将从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第一次听到“荒人”这个词时,觉得它很有一种放逐天涯的流浪气质,荒人,定是行于荒野、餐风露宿之人,类似于荒野大镖客;后来着意查了一下,知道它指的是“鄙野之人,耽于声色之人”,但直到读过朱天文的小说《荒人手记》之后,
上次看见她,我正坐在床上,周围被暮色笼罩,暗的,黑的。黑暗中她进屋,一脸惊喜,卓别林一般夸张地说:“我的小乖终于回来啦!”我不动声色地笑,仿佛小时候。远远地看,恍然一瞬间,觉得为何她已呈现一副老妇的轮廓?我绝对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揉揉眼睛,再看。她确实是不可避免地有了老妇人的一点影子,比如愈加收缩的身体如同一枚渐渐失去水分的果,比如微微弓下去的后背,对这些,她一定全然不自知,即便自知,她也一定只相信
她与他的相识,是在喧嚣的车站。那时她正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刚刚给读书不好的小弟买了房子,一半的欠款,都推给了她来偿付。她不过是第一年工作,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职继续读书。这样,每月的工资,除去还贷和学费,便所剩无几。但16岁的小弟,却并不懂事,在送行的车站上,低头将包递给她之后,吞吞吐吐地开口道:姐,我想买个车子,上学太远了。她在烈日下,突然便发了火:除了跟别人比吃穿,你还会干什么?家里有旧车
春风沉醉,古城霏微,来到传说中的禅茶经院。  穿过一家歌厅,身后顿时隐去一片喧嚣,眼前豁然开朗。远远望去,禅茶经院俨如飘然于秦淮河上的一叶画舫,于飘渺的夜色中蒸腾着婉转神秘的韵致。  轻撩竹帘,入得门内,在经院内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边移步,边唏嘘,随即被主人朱先生引为座上客,请上座,上好茶。  虽为初见,并不生分,却如故友重逢,轻啜一口香茗,问候一声“别来无恙”,皆大欢喜。原本心内尚端着的一点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