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识几个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初想】
  《传统节日》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佳节的识字民谣,其中涉及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识字作为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是不是仅仅只认识几个汉字那么简单呢?认得几个字应该是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得几个字的同时,应该推动识字教学朝远方走一步。比如,关注识字能力的培养,关注识字兴趣的启发;比如寻找生字与语境的关联,追溯汉字之源,组串将汉字变成“熟悉的陌生人”等。全面提高汉字教学的价值和效率。识字教学,还应增厚文化含量。本单元承载着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确立以文化为背景、以识字为目标、以朗读民谣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思想,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设计思路】
  1.以学定教。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再根据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相机指导随文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2.趣味识字。本课识字量大,为避免枯燥乏味,可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依据每个生字的特点,通过猜谜语、编口诀、看图识字、字理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有趣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识字任务。
  3.融入文化。紧紧围绕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常见的传统节日,本着了解传统习俗的目的,设计相应的内容。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陌生化的知识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4.双主教学。从高度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出发,一方面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大致分四个板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初读韵文,集中识字;走近节日,随文识字;循序渐进,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两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3.了解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两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怎么过的。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相关传统节日的习俗、来历。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和相关节日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一)看图猜节日,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板书“节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让我们一起书写“节日”两个字。(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节日”一词。)
  2.游戏激趣,看图猜节日。
  下面,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节日”。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出节日名称:贴窗花、放鞭炮(春节);吃月饼(中秋节);吃粽子、賽龙舟(端午节)。
  (二)补充课题,初知“传统”
  1.教师谈话,补充课题。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我们每年都要过的节日。像这样世世代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作传统节日。(板书“传统”,将课题补充完整,然后齐读课题。)
  2.补充知识,强化“传统”。
  过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放鞭炮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就叫——(课件出示“传统习俗”,生接读。)粽子、月饼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美食,那就叫——(生回答“传统美食”,师随后出示课件。)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叫——(生回答“传统文化”,教师随后出示课件。)
  (三)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民谣。在这首识字民谣里,我们将了解到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怎样的传统习俗。
  二、初读韵文,集中识字
  (一)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1.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互助识字:同桌互相读一读生字,互相正音。
  (二)趣味游戏,分类识字
  1.游戏一:挂灯笼。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挂灯笼。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挂灯笼”的游戏。谁要是能读准灯笼上的生字,谁就能把灯笼挂上去。
  课件出示后鼻音的字:堂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根據王宝柱的作品改编,全文用第一人称,先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妈妈的对话,讲述了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迫切心情。再以一个北京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爸爸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要告别高楼林立的城市,去遥远的新疆走走看看的急切愿望。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和城里的孩子向往新疆的心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丰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人真切、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范读引入,整体感知  1.从古至今,思念都是最让人魂牵梦萦的东西。在李白眼中,思念是那轮皎洁的明月;在王维笔下,思念是身处异乡的孤独。到了纳兰性德笔下,思念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长相思》。  2.出示整首词,指名读好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蒲公英”“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书写“蒲公英”“哈欠”“合拢”等词语。  2.借助動词研读,体验玩蒲公英的快乐。  3.了解对事物的变化,学习有序观察的方法。并能说出其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的观察细致,并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郭风爷爷到乡下认识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诗人对“秋”的不同体悟和表达,重点体会白朴《天净沙·秋》的内容和情感。  2. 初步感受散曲与诗、词不同的特点,体会《天净沙·秋》的创作特色。  3.充分体验散曲的学习过程,并从中习得某些方法,在《马诗》及其他的诗歌学习与创作中得到迁移运用,对学习古典诗词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四人小组背诵秋天的诗句,玩“秋”字飞花令游戏。  一、聚类再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曼达一天的生活经历。感受阿曼达遇到的“真幸运”和“真可惜”。  2.初步感受“生活中有‘幸’与‘不幸’这两个面”这一哲理。  3.学习绘本的表达方式,通过读、写、绘,能积极地把生活中的“不幸”变为“幸”。  适合年级:一、二年级  教学过程:  一、初读封面,激趣  1.比较绘本。出示绘本,细看正反面,跟常见的绘本有什么不同?  2.比较人物。两个封面上的阿曼达有什么不同?
我是一名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培养小学语文老师的老师,一名执着的朗读者。25年来,我一直朗读着。一个人朗读,和我的学生一起朗读,和老师们一起朗读,和孩子们一起朗读,甚至和家长们一起朗读。因为,声音是语感的最直接形式,朗读是传承经典的最直接方式。  25年的朗读,让我感觉:朗读如荷,她不蔓不枝,她亭亭净植,她香远益清。  一、初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太自信的朗
古诗文因其精美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得到人们的青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护照”。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内容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说,都有涉及。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有效落实古诗文教学,就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古诗文教
【设计理念】  散文语言优美,句式和谐,借  助文字营造出的是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五年级第一单元以四篇散文作为开篇,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其中的情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散文教学来说,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言外之象;结合本单元要素,初步体会表达情感之法。  【内容简介】  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
【经典重现】  《落花生》教学  第一课时  一、趣谈名字,导入新课  师:我姓孙,“孙悟空”的“孙”。(板书:孙)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  (生上黑板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安诗乐。  师:什么意思?  生:“诗”呢,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是因为我爸爸是音乐爱好者,他希望我也喜欢音乐,所以给我取名叫安诗乐。  师:既能写诗,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通过标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说清故事大意。  4.在读、演基础上聚焦对  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聚焦对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编者按】这是一组来自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唐婉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课堂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