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心理咨询的各流派理论和技术技巧的学习阶段里,我们了解到挖掘来访者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是咨询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从萨提亚冰山的角度上来看,正是增强并提升个体冰山最根本一层—“自我价值感”。那么,在咨询当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是我对其理解与把握的两个阶段。
1咨询实践初期—僵硬的调动
在刚进行心理咨询实践的新手阶段,我时常会很僵硬地将这一部分挑出来拿给来访者,平时会练习一些常用的句式,在咨询中寻找着调动他的机会。比如会在来访者低声地说着“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觉得自己差极了”这样陷于自我价值感很低的话语时,我却有些程序式地鼓励并提问着:“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我相信你也是这样,你能试着说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吗?”像是往来访者正在描述的情境之中扔了一颗有些突兀又直接的网球。如此一来,不仅打断了来访者的情绪节奏,而且好似带着来访者生硬地进行下一流程,咨询效果亦可想而知。
2从来访者的故事里发现力量
事实上,来访者时常是从自己的故事开始讲起,而这个故事正是我们可以用以调动的资源之地。在这个属于他的故事里,既有着他对情节理性的描述以及自己观点的表达,又有着他细小的情绪流露,有着他的期待与渴望。这个故事或言简意赅,或长篇大论,但无论它有着怎样的形态,故事的主人公已然将自己融于其中,他与自己、与他人、与情境的相处方式,他的人格特质、人际互动模式,当然也包括他的优势、他的资源,这些都很自然地嵌于其里,有待我们的发现。来访者就像一个手持画笔的画家一样,在这面白色的巨幅纸张上奔跑着、描绘着,我们像是这支画笔的笔尖,紧跟着他的所思所感,紧跟着他的情绪流淌,看着画面由白变彩,并且敏锐地发现隐藏于画作当中闪亮的星星。这颗星星,正是来访者的优势、积极资源,我们可以拉着他的手走到这颗星星面前,一起欣赏;亦可以慢慢等待,等待他再次画出星光时,立即与他分享我们所见。再輔以咨询的其他技巧,让来访者自己发现它,看到它,摘出来它,点亮它。
案例 来访者小Z,男,大二学生,统计学专业
小Z是一个对自己生活具有很强计划性的人,也是一个自身资源很多的优秀学生,热爱学术研究,喜欢了解公式推理的过程,又很热爱生活,爱听歌也爱唱歌,每天会去跑步。他擅长于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如他计划通过保研进入某重点大学,并将保研这个大目标分解至当前学期所要达到的小目标。他习惯于把每一天的时间表及各科目的学习进度都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前来进行咨询的原因是他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自己被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所影响,比如恋爱、室友关系等,而导致动力不足,每天的效率不够,暨定计划无法实现,感觉生活是一团雾,怎么也整理不清楚,却又焦虑于跟不上自己的计划和小目标的完成。
在与他进行的几次咨询中,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沟通了很多。他身上的闪光点着实很多,但似乎每一次在我有意识地去强化这些优点时,他很难停在那里去欣赏自己,他说在生活里妈妈、朋友等人常会给出这样的表扬与肯定。在聊到与朋友的关系时他提到,由于学习统计学专业的缘故,他很喜欢并擅长于数学建模,朋友们有生活中的困惑来找他分忧时,他会有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方法—建模,他帮助朋友把与困惑有关的事件建一个模,再把各种影响因素编为变量放在模型当中一个一个地加入来看模型的演变,一边结合着模型的结果,一边开导他们。他在讲这一部分时很是开心,语速会变得更快些,坐姿会更挺拔,和那个聊起自己生活状态时无精打采的他很是不同。
在那一瞬间,我好似看到了一个集结了很多闪光点的光束,那里有他是值得被信任的,他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他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他是一个擅长问题解决的人,等等。我有些兴奋地问他:“这个方法真是很新奇,很有心。那我们如果把它带到此时此刻,你觉得,你可以用它帮到现在的你吗?”
他顿了一下,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这个值得一试。我今天回去就会为自己建个模,我还从来没为自己试过这个。”接下来,我把那盏光束中的闪光点借此机会让他一一说出,他也会在说出自己的一条优点时,再讲一个与这个优点有关的“证据”,这不同于之前当他提到别人对自己的那些表扬时的平淡。
在后来一次的咨询中,我问小Z模型的结果如何。小Z说,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建完模型。在一层一层地从生活中整理变量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是什么在牵动着他的心绪,也清晰了自己对这一点的期待和预期。以前的那团雾不再像那样混沌时,他的焦虑感就已经减少了很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了。我们在故事当中发现了他与朋友相处时身上的这种优势,并借来迁移到了他与自己的相处当中,这个“闪光点”是他的专业所带给他的特殊优势,也正是在故事当中才能收集到。
来访者的自我力量常常像是蒙着布的星星藏在故事里,可能呈现于他与环境、与他人以及与自己相处的固有模式当中,并且大多情况下,这个模式的呈现在他与他人的互动之中的,是在他与别人有关的故事当中的。那么,我们可以与来访者一起把这个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之中的优点与资源迁移到当下,迁移到他与自己的相处当中来,对于来访者而言,也许会是一件比较容易学习和做到的事情。
1咨询实践初期—僵硬的调动
在刚进行心理咨询实践的新手阶段,我时常会很僵硬地将这一部分挑出来拿给来访者,平时会练习一些常用的句式,在咨询中寻找着调动他的机会。比如会在来访者低声地说着“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觉得自己差极了”这样陷于自我价值感很低的话语时,我却有些程序式地鼓励并提问着:“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我相信你也是这样,你能试着说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吗?”像是往来访者正在描述的情境之中扔了一颗有些突兀又直接的网球。如此一来,不仅打断了来访者的情绪节奏,而且好似带着来访者生硬地进行下一流程,咨询效果亦可想而知。
2从来访者的故事里发现力量
事实上,来访者时常是从自己的故事开始讲起,而这个故事正是我们可以用以调动的资源之地。在这个属于他的故事里,既有着他对情节理性的描述以及自己观点的表达,又有着他细小的情绪流露,有着他的期待与渴望。这个故事或言简意赅,或长篇大论,但无论它有着怎样的形态,故事的主人公已然将自己融于其中,他与自己、与他人、与情境的相处方式,他的人格特质、人际互动模式,当然也包括他的优势、他的资源,这些都很自然地嵌于其里,有待我们的发现。来访者就像一个手持画笔的画家一样,在这面白色的巨幅纸张上奔跑着、描绘着,我们像是这支画笔的笔尖,紧跟着他的所思所感,紧跟着他的情绪流淌,看着画面由白变彩,并且敏锐地发现隐藏于画作当中闪亮的星星。这颗星星,正是来访者的优势、积极资源,我们可以拉着他的手走到这颗星星面前,一起欣赏;亦可以慢慢等待,等待他再次画出星光时,立即与他分享我们所见。再輔以咨询的其他技巧,让来访者自己发现它,看到它,摘出来它,点亮它。
案例 来访者小Z,男,大二学生,统计学专业
小Z是一个对自己生活具有很强计划性的人,也是一个自身资源很多的优秀学生,热爱学术研究,喜欢了解公式推理的过程,又很热爱生活,爱听歌也爱唱歌,每天会去跑步。他擅长于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如他计划通过保研进入某重点大学,并将保研这个大目标分解至当前学期所要达到的小目标。他习惯于把每一天的时间表及各科目的学习进度都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前来进行咨询的原因是他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自己被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所影响,比如恋爱、室友关系等,而导致动力不足,每天的效率不够,暨定计划无法实现,感觉生活是一团雾,怎么也整理不清楚,却又焦虑于跟不上自己的计划和小目标的完成。
在与他进行的几次咨询中,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沟通了很多。他身上的闪光点着实很多,但似乎每一次在我有意识地去强化这些优点时,他很难停在那里去欣赏自己,他说在生活里妈妈、朋友等人常会给出这样的表扬与肯定。在聊到与朋友的关系时他提到,由于学习统计学专业的缘故,他很喜欢并擅长于数学建模,朋友们有生活中的困惑来找他分忧时,他会有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方法—建模,他帮助朋友把与困惑有关的事件建一个模,再把各种影响因素编为变量放在模型当中一个一个地加入来看模型的演变,一边结合着模型的结果,一边开导他们。他在讲这一部分时很是开心,语速会变得更快些,坐姿会更挺拔,和那个聊起自己生活状态时无精打采的他很是不同。
在那一瞬间,我好似看到了一个集结了很多闪光点的光束,那里有他是值得被信任的,他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他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他是一个擅长问题解决的人,等等。我有些兴奋地问他:“这个方法真是很新奇,很有心。那我们如果把它带到此时此刻,你觉得,你可以用它帮到现在的你吗?”
他顿了一下,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这个值得一试。我今天回去就会为自己建个模,我还从来没为自己试过这个。”接下来,我把那盏光束中的闪光点借此机会让他一一说出,他也会在说出自己的一条优点时,再讲一个与这个优点有关的“证据”,这不同于之前当他提到别人对自己的那些表扬时的平淡。
在后来一次的咨询中,我问小Z模型的结果如何。小Z说,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建完模型。在一层一层地从生活中整理变量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是什么在牵动着他的心绪,也清晰了自己对这一点的期待和预期。以前的那团雾不再像那样混沌时,他的焦虑感就已经减少了很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了。我们在故事当中发现了他与朋友相处时身上的这种优势,并借来迁移到了他与自己的相处当中,这个“闪光点”是他的专业所带给他的特殊优势,也正是在故事当中才能收集到。
来访者的自我力量常常像是蒙着布的星星藏在故事里,可能呈现于他与环境、与他人以及与自己相处的固有模式当中,并且大多情况下,这个模式的呈现在他与他人的互动之中的,是在他与别人有关的故事当中的。那么,我们可以与来访者一起把这个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之中的优点与资源迁移到当下,迁移到他与自己的相处当中来,对于来访者而言,也许会是一件比较容易学习和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