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黄芩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治疗小鼠结肠炎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汉黄芩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

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他2组连续给予含2.5%DSS的饮用水7 d,治疗组在喂水第2天和第4天腹腔注射汉黄芩素。第8天处死小鼠并取材,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损伤和炎症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另外,以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体外干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抗凋亡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Mcl-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结肠明显较长[(7.80 ± 0.21)cm比(6.43 ± 0.10)cm,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6.83 ± 0.98)分比(14.33 ± 1.03)分,P<0.01)],结肠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减少[(8.52 ± 0.15)个/低倍镜视野比(29.43 ± 0.43)个/低倍镜视野,P<0.01)]。阴性对照组以及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41%±0.51%、14.01% ± 0.81%、20.89% ± 0.82%、24.23% ± 0.29%;随着汉黄芩素浓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汉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磷酸化ERK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汉黄芩素浓度升高,中性粒细胞Mcl-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均P<0.05)。

结论

汉黄芩素可浓度依赖性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肠道损伤,上述作用可能通过抑制ERK磷酸化和浓度依赖性下调Mcl-1表达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伟人辞世之后,有血有肉的形象就渐渐坍缩成一个符号。这是他们的宿命。  音像难以留存的年代,这个过程是迅速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而一旦同时代的人谢幕退场,毁誉即全盘操于史家之手,真相常被现实需求遮蔽。  今天,技术的进步使得历史人物即使离去,音容笑貌依然可见,可闻,可知,可感。符号化的过程大大减慢。人们想起邓小平,眼前还是会出现天安门广场上那条热情洋溢的横幅,回想起德国领导人向邓小平请教长寿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