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藕片的学问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餐。我自告奋勇做起了小助理。
  妈妈让我帮她切藕片。我爽快地答应道:“没问题,我可是有些‘刀功’的,这对我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呀!”
  我把洗好的藕放在案板上,手起刀落,“咔”的一声藕断成两截。我拿起一截藕,截面朝下一放,藕便像被磁铁吸住了,稳稳地立在了案板上。我抡起刀,对准顶端的中间,用力一劈,只听一声脆响,藕便被我的“力劈华山”之功平均分成了两半。我拿起其中一半,截面朝下,弧面朝上,平放在案板上。
  开始切片了,但我的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切好。要不先问问妈妈?不行,她肯定会给我讲《小马过河》的故事,这个故事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妈妈无非就是想告诉我要大胆尝试罢了……想到这里,我决定自己先尝试着切一下。“咔!”我试着切了一刀,一看,足有半块橡皮那么厚。这哪里是藕片,简直就是藕块儿!不行,下次得切薄些。我把刀快速抬起,快速落下,“咔”,一片薄薄的藕片出现了。我端详着这片藕片,像蝉翼一般,近乎透明了。这也太薄了点吧?下锅一炒,还不给炒没了吗?于是,我又试着切得再厚一些。
  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切出来的藕片还是厚的厚,薄的薄。厚的藕片仿佛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薄的仿佛披着盛夏时节的白纱裙。怎么都不在一个季节呀?我只好硬着头皮去请教妈妈:“怎样才能把藕片切得均匀些呀?”妈妈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我有一个秘诀……”妈妈一边说一边开始示范,先是右手拿刀,左手用食指在要切的地方按出一道痕,刀在指痕那儿一切,再按,再切……最后切出来的藕片厚薄适中,均匀极了。“嗯,这真是个好办法!”我很兴奋,但也有些疑惑,“可是,我从来没见你这样切过呀?”“熟能生巧。”妈妈笑着说,“当你切熟练了,那道指痕自然就在你心中了。”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按照妈妈教的秘诀切了起来。“咔,咔,咔”,我越切越熟练。看着案板上这些厚薄相当的藕片,我笑了,心想:原来切藕片也有学问呢!
  当我的眉毛开始悄悄上扬的时候,忽然,我发现案板上的藕片有的变黑了。我惊恐万分,慌张地喊道:“妈妈,你看,你看,这是怎么了?”妈妈闻声赶来。我指着藕片,哆哆嗦嗦地说:“是不是藕片中毒了?”妈妈微微一笑说:“不是中毒了,是莲藕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简单地说就是藕片氧化了。”“哦,原来是这样。”我悬到嗓子眼儿的心这才放下了,“那该怎么办呢?”“这个简单。”妈妈一边说一边把藕片泡到水中,“把刚切的藕片放入水中,将莲藕与空气隔绝,就没事了。”果不其然,藕片在水中很快就恢复了原本的白色。
  不一会儿,美味的醋熘藕片便上了餐桌。吃著脆爽的藕片,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切个藕片也能学到这么多知识,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指导老师:周红霞
  【点评】小作者抓住学切藕片这件小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详写这件事,条理清晰,表达流畅,饶有趣味。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并进行引申—“生活处处皆学问”,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其他文献
离我家不远是号称使馆区的地方,那里或高或矮的墙拉满电网,里面种满知名不知名的花和树,仿佛北京就是他们的家乡。挂着五颜六色国旗的门口,每天挤满了神采奕奕的人,他们无视现在拥有的一切,只是讨论着地球另一边的月亮与河。  我会在那里散步,他们看别人的脸,我看他们身边的景。有人狂喜地奔跑,有人扑在爱人怀里痛哭,有一片枫叶在这一刹那掉落,在摄影家的镜头里定格。一位戴着礼帽的老先生,经常牵着他的小狗走过;戴着
20岁时,我在学校读高中,每个学生每月要交6元伙食费。那时候,粮食不足,蔬菜更是短缺,老师和学生常常吃地瓜、野菜填补肚子。  我家日子清苦,盡管全家人节衣缩食供我上学,但实在艰难。临毕业时,我又回家要钱,实在不好意思张口。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便背着我急急地一连串了很多家去借,好不容易才凑够一个月的伙食费。  高中毕业后,我就应征入伍了,这是最后一次向家里要钱。  参军后,新兵每月领到6元津贴费,正
【训练主题】  毕业之前,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比如可以举办毕业联欢会,以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恩之情。举办毕业联欢会之前,应写一份策划书。  【指点迷津】  策划书是对即将开展的活动(或事件)进行规划和筹备、为组织者展现活动具体安排和实施方案的文稿。它既是活动的规划书,又是活动的指路灯。策划书写得如何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否,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文书格
衢州市“特级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我和常山的徐老师、巨化的阮老师在省特级教师孔丽珍的指导下,三人合上一篇完整课文《巨人的花园》,在活动中,一次次地磨课、交流、碰撞、思考,一个感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守住语文的家园!    第一课时:一逛——逛出别样花园    第一课时由阮老师引领,课一开始,教师边点击画面,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拇指姑娘的外貌特点,让学生猜这童话中的朋友是谁?孩子们兴致极高,
一  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缪华在五十五岁这年,遇上了初恋情人沈百达。自从一九七九年从黑龙江返城以后,两人音信隔绝,至今已有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间,双方曾在梦中有过交集、相欢,梦醒后却发现身边躺着另外一个人;在雨天、月夜,一人独处,曾经的岁月蓦然浮现,惊起内心翻天的波涛,黯然神伤良久……此刻,命运之手安排他们重逢,这是何等的幸运。  实际上,对她来说,这却是一个万分尴尬的场面。地铁出口,她随着蜂拥而出
我的名字叫卡特。我有一身黄白相间的绒毛,一对高高竖起的、特别灵敏的耳朵,还有一双漂亮的黄眼睛,我的眼睛不只漂亮,还如猎人般敏锐,我敢肯定,任何坏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跟随我的主人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间,被我吓跑的咬伤的坏人連我都数不清了,因此,那些小偷对我是恨之入骨。  我的主人是一对三十左右的夫妇,男的凸着一个圆圆的肚子,女的苗条性感,他们一直在做一种叫六合彩的生意,发了,七十平方米的小屋早已换成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晴  “哇!好美!”惊叹声从客厅传来。我急忙赶过去,原来是电视上正在播放火山喷发的场景,只见鲜红的岩浆翻滚而下,如同汗血宝马一路狂奔而来,壮美的场景引得弟弟妹妹发出感慨。我问他们:“想不想制造一次‘火山喷发’?”“想!”弟弟妹妹异口同声地回答。  说做就做,我在网上搜索到了实验方法和步骤后,便指挥弟弟妹妹准备实验材料:一个空可乐瓶、一袋小苏打和一瓶陈醋。  按照实验步
星期天,小明和豆豆游完泳从游泳池出来。  小明说:“豆豆,走,我请你吃鸡腿。”  豆豆说:“不用了,我饱了。”  小明说:“饱了?那我请你喝饮料吧。”  豆豆说:“不用了,谢谢!我刚才在游泳池喝饱了。”  易燃物  老師问:“什么是易燃物?”  豆豆说:“我爸爸。”  老师问:“为什么?”  豆豆说:“人家一提意见,他就發火。”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它一直影响着我的行为。这个传统就是在生活中注意“一点点”。  记得一个春日的上午,阳光明媚,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妈妈开车带我去图书馆。车快到斑马线时,妈妈一脚刹车,只听“吱”的一声,车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原来妈妈看到一位老奶奶正拄着拐杖,慢慢地在斑马线上挪动脚步。此时亮着绿灯,车是可以通行的,但媽妈并没有直行通过,而是耐心地等老奶奶过了马路才继续行驶。我问妈妈:“刚才不是绿灯
凝望它久了  语言是迟到的造访者  试图建立或者恢复  建筑者的思想,比如  一个门的圆满以及门当户对  光从镂空的木雕窗进入  旧事不斷积淀  院子里铺就的鹅卵石和门堂对着  在冥想中遗忘,不被讲述  责任编辑:子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