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刻地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72-02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必须具有的现代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课改实际上是一次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为了深入实施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跟上现代的步伐,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得以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创新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容易实现。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的影响,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而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然就可以培养起来。多媒体技术手段由于能再现场景,使观察的事物鲜明生动而集中,使思维空间比较充分,学生有足够的感知过程。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电脑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描述事物,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望岳》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寻找有关描写泰山面貌形象的文章和图画,并帮助和引导学生把这些文章和图画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当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被展示时,他们都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
二、巧用教育技术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具有形、声、色的特殊功能,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到交替使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且能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的多媒体课件在展示丰富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优美形象的范文。学生在聆听范文时,可以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性,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有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观潮》时,我有序地播放了钱塘江涨潮时潮水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以及犹如山崩地裂的录像,让学生从中直观感受到作者描写本文的语言之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领略到江潮的雄奇、壮观景象,同时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在气势磅礴的情景表现中,鲜明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不仅领悟了文章的含义,而且想说的愿望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采用小组参与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巧用教育技术程序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具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它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學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有关状物的作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观察各种事物的外观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帮助。例如指导学生写作有关植物的习作,首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出几种典型的植物画面,然后再对其使用特写的方法,按照从根到枝,从枝到叶,从叶到花,再到果实的顺序向学生介绍每种植物的特点,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接着让学生交流评说每种植物各部分的特点。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习作起来就轻松多了,其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四、巧用教育技术拓展延伸,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内容,而应在课堂中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课本容量的不足,节省课堂抄写时间,是丰富、扩展教学内容的最有效手法。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上网查阅“鲁迅”以及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在完成教学后,让他们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阅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它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廉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 2015(29).
[2] 赵有泉.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生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3] 唐之训.让一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08).
[4] 顾德希.谈语文的电化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3(09).
[5] 袁锦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8)
【关键词】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72-02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必须具有的现代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课改实际上是一次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为了深入实施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跟上现代的步伐,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得以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创新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容易实现。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的影响,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而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然就可以培养起来。多媒体技术手段由于能再现场景,使观察的事物鲜明生动而集中,使思维空间比较充分,学生有足够的感知过程。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电脑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描述事物,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望岳》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寻找有关描写泰山面貌形象的文章和图画,并帮助和引导学生把这些文章和图画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当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被展示时,他们都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
二、巧用教育技术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具有形、声、色的特殊功能,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到交替使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且能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的多媒体课件在展示丰富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优美形象的范文。学生在聆听范文时,可以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性,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有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观潮》时,我有序地播放了钱塘江涨潮时潮水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以及犹如山崩地裂的录像,让学生从中直观感受到作者描写本文的语言之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领略到江潮的雄奇、壮观景象,同时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在气势磅礴的情景表现中,鲜明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不仅领悟了文章的含义,而且想说的愿望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采用小组参与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巧用教育技术程序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具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它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學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有关状物的作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观察各种事物的外观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帮助。例如指导学生写作有关植物的习作,首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出几种典型的植物画面,然后再对其使用特写的方法,按照从根到枝,从枝到叶,从叶到花,再到果实的顺序向学生介绍每种植物的特点,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接着让学生交流评说每种植物各部分的特点。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习作起来就轻松多了,其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四、巧用教育技术拓展延伸,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内容,而应在课堂中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课本容量的不足,节省课堂抄写时间,是丰富、扩展教学内容的最有效手法。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上网查阅“鲁迅”以及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在完成教学后,让他们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阅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它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廉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 2015(29).
[2] 赵有泉.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生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3] 唐之训.让一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08).
[4] 顾德希.谈语文的电化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3(09).
[5] 袁锦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