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要论述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较深入地研究了国外比较成功的三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加拿大CBE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论述了其给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设置 现状 对策
  
  1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
  目前的高职课程设置其出发点是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根据知识的系统性选择课程知识、进行课程设置,不仅忽视了具体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也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之间的联系。因知识的系统性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是目前高职课程的主导。该类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书面知识。因此,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重复的学习这些内容,掌握这些系统性的知识,并试图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则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之间的联系,造成知识不能够灵活迁移。
  1.2“三段论”的课程排列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实践证明,高职教育无论是以什么为导向,其课程设置都离不开“三段式”。传统高职教育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设置课程,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一方面导致理论课程过于集中,过于枯燥乏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因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学生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各类课程分而治之,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反而造成理论与时间的脱节;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训练偏后,学生对专业目标不了解,专业意识淡薄,学习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目的性不明确,前学后忘,不仅使知行脱节,而且缺乏情感因素之有力促进,因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调动,效果不理想,难度较大的技术基础课过分集中,与专业课脱节,不易理解,且梯度过大,造成流失率过大。
  2 国外先进课程设置模式带来的启示与对策
  2.1 三种国外先进的高职课程设置模式
  纵观国外的高职课程设置,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三种: 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加拿大CBE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2.1.1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双元制”实质上是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换句话说,“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指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职业院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同时又在企业里进行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
  “双元制”课程内容的编排按照基础教育、分业教育、专长教育三阶段依次展开。其课程又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全部课程又将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都综合成一个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这三个层次呈阶梯形式逐渐上升。其中基础培训主要在学校里进行,包括理论知识、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主要在工厂、企业内进行,重在实践练习。但不管在哪一个阶梯层次,其培训都围绕着职业活动的实践开展而来。
  2.1.2加拿大CBE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出发点是胜任工作岗位,最大特点是将培养受教育者掌握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定位,所以该课程设置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的。由于该课程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对市场需求和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详细分析,制定系列连贯的教学计划,所以,该课程设置特别注重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调查设置课程和实施课程能够使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灵活性比较强。
  CBE课程设置中,经过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专业委员会对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制定的DACUM表即能力分解表,然后依据该表确定学校开设的专业。学校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通过分析确定工作任务、教学任务,并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然后进行教学实施,最后通过考核确定这些能力是否达标。
  2.1.3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一模式则是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办学方式、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课程模式。TAFE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的灵活性。TAFE课程的教育对象可以是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社会群体,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行业群体进行课程设置。第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该课程模式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堂、现场、网络等。第三,获得学分的灵活性。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可以与大学学位课程相衔接,若能达到考试要求,可以实行学分减免,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功能合一的教育平台。
  2.2 有关启示与对策
  上述三种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模式,给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带来了有益启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2.2.1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是国外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课程设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实践始终贯穿在其中,比如课程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强调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历的追求,这些方面都充分的显示出实践的重要性。德国的成功启示我们,实践性高职生不仅仅需要接受科学文化理论知识,还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高职课程无论是设置专业课还是普通理论课,实践的理念始终在发挥作用。
  2.2.2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灵活性。灵活性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具备的。一般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直接由行政主管部门设定,课程设置属于自上而下的模式,具有确定性。但是国外采取针对不同水平的要求设置课程,根据地方、学校、个人等要求增设选修课的比例,课程设置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笔者认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采取灵活性设定的方法。根据需求主体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而不是所有高职院校使用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高职院校必须以实践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市场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市场需要的课程。
  2.2.3高職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制定者认为,课程设置需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高职教育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社会的各个方面,参与者需要是涉及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课程设置不能单纯的在学校内进行,应该将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放置到社会大背景下,把设置的具体课程与社会联系起来。开放性的课程设置可以接受社会的变化性,可以在社会的变化中快速做出调整和适应,而不是拘泥于固定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l):95.
  [2]唐晶晶:德国双儿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概述[J].消费导刊2009(03):181.
  [3]熊少微.澳人利亚TAFE职业教育之课程设置启示[J]职教论坛,2007(4):27-30.
  作者简介:
  郭莉(1981.7—),女,汉族,湖南湘乡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处,助教,广西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身教重于言教,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创造环境,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以学为主线,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担负起班主任职责,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得当、方式对路,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班主任 教育教学方法      “班级管理需要民主与科学。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就是班集体这只鸟的两翼,缺少任何一方,班集体就
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spp.)细菌俗称痢疾杆菌,是一类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通过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以发热、腹痛、腹泻为特征的典型痢疾症状。据WHO统计,每年约有1.647亿人感染痢疾,110万人死亡,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福氏志贺氏菌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感染菌株,2a血清是主要的血清型。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次感染痢疾,感染或大流行的痢疾杆菌中50-70%是由福氏2a
摘 要:本文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原因,从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风险问题的建议,探讨符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体系。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人力资源如何运作才能保证和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
培训是一种提供和开发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满足要求的过程。ISOI0015培训标准作为ISO9000族的支持性文件,从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策划、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后的评价及过程监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见下图),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适宜培训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一个组织对其人力资源的承诺。本标准同样是质量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经过全面导入10015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已在不同企业取得了较大的
摘 要: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在主体间性的内涵与实质的前提下分析主体间性教学的特征,提出如何走向主体间性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是当代教学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理想。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间性 教学    一、主体间性的内涵与实质  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 ,又称共主体性、交互主体。主体间性的提出源于西方哲学对现代主体性的
摘 要: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建立和完善多方位的目标体系,不论是工作机制、服务理念、还是育人环境等各方面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创新,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政治 高职 素质教育    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保证。首先,要建立高校本身机制体制的匹
盆炎康栓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年临床经验方,由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醋延胡索、丹参、三棱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瘾散结。临床用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盆腔包块,痛经,不孕等。本课题对该制剂进行了药学部分的研究,包括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加速稳定性三方面的内容研究。在提取工艺方面,根据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性质不同,采用正交设计法,分别进行了水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