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烦恼”我做主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高寿者一百多岁,超过一百二十岁的老寿星,实属罕见。无论是长寿者还是因各种原因而早逝的人,在他们的生活历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经历无数次的“愉快”和“烦恼”。有的人一生中“愉快”多于“烦恼”,有的人“烦恼”多于“愉快”,它们因人不同,并不一样。但世界上,从古至今,一生都快乐和烦恼一辈子的人,是绝对没有的。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愉快”和“烦恼”的伴随,生活将单调无比、情趣全无。正因为有了它们,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所以我把“快乐”和“烦恼”比喻为是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终生享用的“生活调味剂”。
  社会犹如大海,人生就像一叶小舟,始终飘浮在这个海面上。而驾驭这条小舟驶向人生目标的,并不是他人,而正是自己。
  “快乐”与“烦恼”都是海面上的风,“快乐”是人生小舟所爱的“顺风”,而“烦恼”则是小舟不希望出现的“逆风”。人生的小舟就是在无数次的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顺风顺水”、时而“逆风而行”的状态下,在“快乐”与“烦恼”互相交替形成的“波浪”中,驶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快乐”与“烦恼”不但相交替,而且还能相互转换。当一个人战胜汹涌的“烦恼”后,快乐随之而至,所以就有了“苦尽甘来”这句成语,可是当一个人享受“快乐”无度,忘乎所以时,“烦恼”也许就会悄悄来到身后,因而又有了“乐极生悲”这句醒世恒言。
  “快乐”有益健康,“烦恼”令人伤身劳心。
  “快乐”与“烦恼”从何而来?它可能来自坎坷的经历,可能来自不公的遭遇,也可能来自爱情和工作。总之,经济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是“快乐”与“烦恼”的滋生原。
  殊不知,更多的“烦恼”却来自人的自身。
  “烦恼皆因强出头”,一语道破了所有“烦恼”的成因。主观认为自己比他人都强,或者“应该”比他人都好;自己都对、他人都错,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心胸狭窄,事事不满足并耿耿于怀……快乐何来之有?
  心理不平衡,用现代的词汇来说,就是没有“平常心”,就是缺少对人和事所具备的“淡定”心态,这是自找烦恼的根源。
  有句话说得好,“快乐自己创造,烦恼不要自己找”。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快乐也好,烦恼也好,主动权完全在自己心中。
  生活中,如何去战胜“烦恼”换回“快乐”?
  胸襟开阔,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全往好处想,兑现不了就“烦恼”;也不要全往坏处想,丧失自信也“烦恼”。对己严而对人宽,抱着“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的理念,就有了“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情怀,就掌握了“快乐”与“烦恼”我做主的主动权,就有了化“烦恼”为“快乐”的本事,生命之舟就会驶得更顺、更远、更久。
其他文献
急性时相蛋白(APPs)与各类炎症关系研究较多,与脑卒中、结缔组织疾病、癌症、糖尿病关系也有报道.作者观察脑梗死患者在基本用药前提下应用阿斯匹林对APPs的影响,从另一角度
眨眼是指眼睑短暂的一闭一开。除了入睡以外,人的眼睛总是经常、重复地眨着。有人做过研究,正常人一分钟眨眼10~20次,每次仅有0.3~0.4秒。成年人若3~5秒钟眨一次眼,一小时就眨近千次,一生当中竟高达3亿次之多。婴儿每隔2分钟才眨一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眨眼的频率也相应增多,直至成年人后方保持稳定。  人之所以会眨眼,是因为眼睛上有上下两个眼睑(即眼皮)。其实,眼睑就是从前方保持眼睛的皮肤皱襞。
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并发症.本征病情危重,对母婴危害极大,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是降低母婴病死率的
本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5月,用血液灌流(HP)技术抢救鼠药中毒13例,治愈率62%.报道如下.rn
眼内异物是特殊而严重的眼外伤,早期的诊断,及早取出异物极为重要,而异物的定位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影象学定位是诊断眼内异物及手术摘出的重要依据,包括X线、CT、超
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的品种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增加,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滥用现象也不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尤以青壮年多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而跟骨关节内骨折(指距下关节)占跟骨骨折的75%[1],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该骨折的
1924年Buerger报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以来,至今已80多年,但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致残率高,治疗十分棘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肢最为常见
2014年,有人突然向中医发起“诊脉验孕”的挑战,声称如果验孕准确率超过80%,他将不再称中医是“伪科学”。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诊脉验孕”挑战毫无意义,这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