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职礼仪教育模式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自然提高。礼仪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也关系到我们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礼仪教育在高职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本文从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出发,讨论了高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并由此探索提高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礼仪教育 礼仪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86-02
  【Abstract】The improving civiliza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inevitably calls for people’s higher quality.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helps not only the students’ mor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nation’s quality, so it can not be neglected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of the students’ lack of etiquett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necessity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ome effective approaches are explored in the pap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tiquette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tiquette education Etiquette awareness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合理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科学体系的方向之一。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中又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礼仪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当时学习的具体科目,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育、体育、美育,但我们现在最重视的还是德育。礼仪教育作为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可或缺。我们应以礼仪为基础,遵循孔子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完美人格、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君子”,从而能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
  一、现代高职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
  现代的高职学生大多为90后,这一年龄段的人普遍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礼仪缺失。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有的女生爱打扮,所以身上穿的衣服常是“五颜六色的”、男生会着西装穿运动鞋、见了师长不知所措、不会正确地递剪刀…… 现代高职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
  1.与人相处
  有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反面情绪,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另外,还有些学生对待自己的朋友很真诚,但是这种真诚没有把握好限度,如打听朋友的隐私、干涉朋友的行为、强行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都导致他们总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以至于形成一些心理障碍。
  在与异性交往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也有一些学生在公共场合过于亲密,搂搂抱抱,严重破坏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在与长辈交往时,往往忽视了对长辈最基本的尊重。如,不要在休息时间打电话给长辈或是提前预约;办完事以后不要忘记说“谢谢”与“再见”;不要在长辈办公学习处长时间逗留;见到长辈时要主动问好,说话声音要诚恳亲切等。
  在与少数民族同胞或外籍朋友交往时,由于对其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准则等的不理解,往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2.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不理智。当矛盾产生后,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而是对同学或舍友乱发脾气、大声吆喝、出口骂人,有的甚至出手伤人。在谈及敏感的话题时,丝毫不顾及同学的自尊,有些还故意夸大同学的隐私,或是因为矛盾而向老师打小报告,最后导致同学关系破裂。
  3.社会心理承受力薄弱
  大多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据一些刚就业的学生反映,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他们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4.校园内的一些行为
  课堂礼仪: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心安理得,无视课堂秩序,随便说话,接发手机短信,甚至睡觉等。
  图书馆礼仪:在馆内大声喧哗,接听电话,任意毁坏图书或是占为己有。
  食堂礼仪:就餐时任意插队,就餐结束一片狼藉。
  寝室礼仪:起床后不叠被,室内卫生状况差,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浪费水电。
  校园穿着:仪表不整洁、不得体,在公众场合着奇装异服。
  二、提高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之我见
  1.礼仪意识“进头脑”
  从意识着手,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构成了社会交际,而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等均能展示个人独特的魅力和风度。有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礼仪,认为要从事像礼仪小姐这种工作的人才需要学礼仪;有的学生则觉得礼仪和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我们要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过举在一些杂志上看到的关于面试时,因为面试者未敲门或未捡起倒在地上的拖布而与工作失之交臂的例子来让学生意识到“莫以善小而不为”。总之,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礼仪重要”的信念的种子。
  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素质教育的重视。校方应出台相应制度,以保障礼仪教育的进行。甚至可以全院号召,全员动员,形成重视礼仪教育之风。
  2.礼仪教育“进课堂”
  根据不同的标准,礼仪教育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但从我国目前礼仪教育的现状来看,基本可分为礼仪知识普及教育和职业礼仪教育。我认为就高职礼仪教育而言,可以以礼仪普及知识为基础,职业礼仪教育和专业相结合,双轨进行,可平行也可交叉。
  要想将礼仪教育引进课堂,教师要率先垂范。从教师着手,注重礼仪。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承担的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将礼仪教育与本专业的特色相融合,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渗透。如任汉语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师可以首先把对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礼仪论著——“三礼”的《周礼》、《礼仪》、《礼记》的介绍融入到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扩展,融入《小学》、《三字经》、《训蒙文》等涉及古代礼仪的相关知识。
  礼仪教育“进课堂”还可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的差别,设置不同的礼仪课程体系来实现。可在必修课程中加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礼仪教育,在选修课程中加入常识礼仪教育。如,酒店管理、文秘、旅游、商务、护理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包括公共礼仪课和专业礼仪必修课;而对于一些理工科的专业,如煤化工、仪器仪表维修、计算机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开设社交礼仪基础课程和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关于就业的相关主题讲座。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礼仪课程设置要本着理实一体的原则。
  3.礼仪教育“进校园”
  礼仪的教育和培养靠有限的课时是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的。可能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彬彬有礼,但随着课程的结束或者回家过寒暑假,言行又逐渐回到了学习礼仪之前的样子。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礼仪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准确运用:上下楼梯知道右行、遇人知道礼让、在聚餐时知道坐在合适的位置等,久而久之,便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习惯。校园礼仪氛围的营造还可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成立礼仪小姐培训班,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接待活动;组织礼仪知识竞赛;进行职业礼仪专项展示表演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渐渐的,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主动参与到礼仪教育的行列中来,也会促成学校良好的礼仪学习之风。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应是我们当代高职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礼仪教育应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高职教育中,礼仪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从入学阶段到专业学习阶段再到就业指导阶段。在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要靠院校的领导阶层、学生管理阶层、教师、课堂教学等不同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培养出真正具备“礼仪意识”的学生,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叶 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8
  3 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e时代(B版),2006(11):137
  4 王 静.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65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社区商业的规模业态及其规划布局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社区商业发展的功能和特征,分析了发展社区商业的重要性。在探讨社区商业主要三种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社区商业;规模业态;规划布局  1、前言  作为
茯苓在中医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它的药物成分主要包含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类物质.茯苓一般寄生在松树根上,属于多孔菌科真菌,它的药用价值在中医领域得以体现.古时将茯苓
中低档轿车成主流rn非典时期人们正常消费方式的改变,引发了新一轮购车高潮.与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相比,私家车无疑是最方便、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于是,一大批准购车者提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姓氏,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当今谢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总人口约900万。姓氏起源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
【摘要】在建筑业的发展下,施工技术取得突飞猛进进步,由于建筑结构发展方向为多层次和复杂化,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其设计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同时掌握新型设计理念,对于设计工作保持一定的责任感,从而设计优秀的建筑作品。本文首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其常见安全隐患,最后研究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  在改革开放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人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与效果。在全党上下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讨论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的活动下,探讨辅导员成为优秀共产员的具体标准在高校党建活动中尤为主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辅导员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必要性和具体标准。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共产党员 标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
2004年7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摘 要】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除了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精神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外语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而隐性知识又是构成教师教学素质的关键成分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获取隐性知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外语教师 隐性知识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85-02  【Abstract】Knowl
社会伤残、瘫痪患者人群日益庞大,对康复训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目前康复医疗方面,主要以人工辅助康复和机器辅助康复为主,但由于康复医护人员需求严重短缺以及机器智能度低
【摘要】稳定问题一直是钢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钢结构体系的广泛应用凸显了稳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钢结构稳定性的定义、原理、设计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对钢结构稳定性的体会。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  钢结构以其特有的结构特征及受力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一旦出现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