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单纯性胃炎的方案及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zhang7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单纯性胃炎的方案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药法莫替丁分散片治疗,对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5.0%,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单纯性胃炎实施西药联合中药针刺进行治疗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单纯性胃炎;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4-01急性单纯性胃炎(Acute simple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急性炎性损害,临床上多是由于暴饮暴食、进食生冷过热食物以及滥用某些消炎止痛药而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或者食欲不振等,该病发病急、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月共收治了8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对其中的40例采用了针刺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月收治的8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7-55岁,平均24.3±4.7岁,病程0.5h-24h;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8-60岁,平均23.1±5.4岁,病程1h-22h。两组患者均为我院确诊的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法口服治疗,每次服用法莫替丁分散片20mg,每日两次,服用时间为早晚餐后或者睡前。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首先取穴。胃痛穴(男性取左侧,取右侧)、内关、足三里、中脘。接着进行针刺,患者采取仰卧位,实施常规消毒后取出30号2寸毫针,胃痛穴进针后应沿着患者皮下经肌层到骨膜,询问患者有局部酸麻胀感方可,内关、足三里同样刺至出现酸麻胀感为止,中脘直刺至得气。所有穴位均需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应每隔10分钟继续针刺1次,每日一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
  1.3疗效判定治愈: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消失,食欲转为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食欲和治疗前相比也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好转,食欲也无任何改善。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组治愈患者15例,显效患者23例,无效的患者2例,总有效率高达95.0%,治疗组治愈患者6例,显效的患者19例,无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急性单纯性胃炎是由很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症状,主要发病原因有:化学物质、病原体感染、微生物感染、物理因子刺激等等造成的,其主要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常伴有出血。危重疾病和酗酒的应激状态是临床常见的病因。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多为疼痛难以忍受、恶心呕吐等,也是多数患者前来医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因而该病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上覆疼痛,针灸具有的快速止痛优势在治疗此病具有明显优势[2]。患者由于饮食不节制或者饮食不洁、食物厚味粗糙或者感伤受凉,造成脾胃损失,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不同从而才会引起胃痛的发作。通过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有效率高达87.5%。
  大量的临床医学实践表明[3],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的优势,绝大多数患者在实行针刺治疗后,均能起到即时镇痛的作用,部分患者在针下疼痛祛除立竿见影。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治疗组在常规西藥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5.0%,而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仅达到了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22例患者自诉进针得气后上腹疼痛症状立刻缓解,恶心呕吐情况也有所好转。和采用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止痛速度快的优势,有效缩短患者受疼痛折磨的时间。从中医针灸理论来看,针刺疗法具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以及痛经止痛的疗效。足三里穴位是患者足阳明胃经合穴,针刺该穴位能够起到有效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作用。而内关则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位,同时也是八脉交会穴,同样能够健脾和胃、理气止呕[4]。中脘属于胃经募穴,是人体八位穴之一,所谓腑会中脘,能够起到消积化滞和健脾和胃的功能。对于以上诸穴位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增强健脾和胃等作用,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因而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胃痛具有取穴少。操作便捷。见效快的优势,对患者来说,能够尽可能的缩短忍受疼痛折磨的时间,加上费用低,易于接受,尤其适用在门诊急诊。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起效快、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李克.针灸拔罐配合药物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8):104-105.
  [2]龚凯.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呕吐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8):79-80.
  [3]杨斌.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7):204-205.
  [4]黄志强,苏稼夫.针刺胃痛穴对6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即时镇痛效应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2):46-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讨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产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产后6周有盆腔脏器脱垂的120例患者在排除治疗禁忌症后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44%的患者在产后6个月POP-Q分级为0级。70%的患者在产后12个月POP-Q分级为0级。POP-QⅡ级、Ⅲ级患者明显减少,缓解了症状。结论在产后6周开始对POP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治疗是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同时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2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综合性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致病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消化内科收治出现感染的患者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探究致使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对应防范措施。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年龄越大的则出现感染的概率越大;容易出现感染的人体位置主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细菌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对消化内科感染患者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种植义齿微渗漏的原因,观察材料性质、外界环境等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40个模拟种植义齿试件分为偶联剂组和非偶联剂组,分别用自凝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复合体进行冷热循环和非冷热循环实验。全部试件都安装至微渗漏装置,自然渗漏15d,测量各组微渗漏情况。结果有机硅烷偶联剂组的试件的微渗漏明显少于非偶联剂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