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书法圣手良宽说过,他平生最不喜欢书家的字、诗人的诗和厨师的菜。此话颇可玩味。
  书家的字、诗人的诗和厨师的菜,应该都是当行本色,所谓专业。什么事情一旦做到了专业,在某个领域便会有超乎常人的气质,踏实、自信,事情会得到品质的基本保障,人则因此而气定神闲进退自若。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什么事情一旦成了专业,业变得专了,便难免会在事与人两方面都出现问题,不免流于套路和匠气。
  比之于专业文学作者写的书,自己另有他业的作者,其文字往往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都特别质实。因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见多识广,信手写来,既敏灵又从容,特别有把握和分寸。有一种“洞穿”的力道。如果这位作者有更广大深细的对人间世的关怀,那么,他所写的“事”便会随而有“情”,他文字的“事情”便会既有事理的抓手又有心绪的温度,有了“人文”的味道。既清晰又茫然,既洒脱又焦虑,既谦卑又自重,既快乐又孤独,便会特别有耐人咀嚼的滋味。
  陈卫新是一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师,在业内颇有盛名(比如南京先锋书店的设计即出自他之手)。他的设计不那么表现,温和从容,看也好,进去也好,完成购物、住宿、饮食等目标,是一种舒服的感觉。“设计”甚至会被忘却。借用司空图《诗品》中“含蓄”的说法,这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这与陈卫新深爱文学写作关系密切。
  前两年我读陈卫新的随笔集《鲁班的飞行器》,觉得他跟文学专业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不一样。这次又读到了《在时间的河流上》,这种感觉又得到了加强和扩展。
  陈卫新的文字富有诗意。古人说,文以气为主。气,就是呼吸,就是吐納。平时一个人关注、琢磨什么,想要表达和建设什么,是决定人和文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陈卫新的纳与吐就显得突出的广大与博杂,因为他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要造出具体的事物来影响我们大家的空间,这就注定是及物的。因为专业能力强、水平高,他的及物就显得特别透辟且松阔。他在想法和实现之间反复研磨,情思就会在巨细之间大幅度地跳跃腾挪,有一种沉醉不合而又轻盈飞动的样子。把具体而微与虚廓辽远联系起来,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内心与万物、万众通达起来,由此及彼,水流花开,有了一种“通感”。诗意因此而来。
  在《最近的乌江》一文中,他写道:“生命之中无数卑微的物件,在布满裂隙的社会语境中,似乎成为一个一个抵抗现代化的象征,让人在关注当下、关注时代潮流的同时,忽然发现自己有可能忽略掉了什么东西。”这样的疑问与深思,来自文化思想积累,以及对存在过的历史的敬意。所以他会小心而坚定地想,“许多时候,在新的事物并不清晰的情况下,我情愿相信旧的从未走远”。所以他会准确地将《红楼梦》中的“沁芳”与《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联结起来。同样,也正因为知识、修养的深厚,在已经有众多个人见解的同时,他会恭敬谦卑地袒露他尚未深知的东西。“许多时候,思想比身体更容易跌落深渊。”(《他乡即故乡》)一个懂得很多的人产生了疑问,一个清晰明白的人有了疑问,这是真疑问,也是真情怀。
  在《聊寄一枝春》中,陈卫新谈他的云几项目的设计,既受到宋人沧浪亭借水的启发,受到苏轼《枯木竹石图》的启发,更将云几所处环境做了贴切而颇具诗意的阅读。他说:“世事如野马,每一件都有笨拙的蹄子,它们走过草地并聆听泉水的声音,声音回旋而上,更像是草尖上加速的飞虫。中国人喜欢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哲学,所以,设计一个隐身山林的空间,一方面,有着关乎世俗的偏见与理想,另一方面,还要有时间交给空间的无限可能,几颗星星或者一群萤火虫。”因为有厚积,才会有灵巧的联想和借用。
  陈卫新似乎既长于用显微镜,又长于用望远镜,既会用标准镜头,又善于用超广角镜头,加上内心对美的不合,他的维度下出现的画面和思考就有一种叠加感和穿透感。“也许,所有的生命都可理解为一根草、一滴水,独立时具象,并列时无形。真实的建筑也是如此,在一座称得上古老的城市之中,存在的价值在于对彼此的尊重,新对于旧,旧对于新皆如此。懂得谦卑,懂得安静地站立,如同黑暗之中,被历史巨人的目光凝视。”(《大戏院》)而对于滋养他甚多的历史,陈卫新有一个非常有洞见的表达,“历史就是这样,靠得近时往往不以为意,离开远些又不知如何是好”(《扫雪》)。这个表达的深刻在于他指出了一个通常的毛病,即对于历史,人们靠近时往往不以为意,过后又总好像都明白似的。能够有这样的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与他的专业有关,他的“在场”感比我强得多。
  陈卫新的思维一直处于动荡的状态,这是思想与联想交互的作用,也是他的观察方式决定的。他似乎有点像一个敏感的少年,有点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他时的意思。他的散文随笔往往意识活泛跳跃,特别像诗歌的轻盈迷离,有的时候又有小说的力道,特别有张力。比如《杂记》之八中写道:“三六九金舂锅贴七元五只,饱腹无非开口。昨天站在老门东说:‘可怜花香处,水寒犹抱舂。,不知道五板桥的石板早已断了一条,八指头陀见过竹篱下雨打桃花,所以不笑。听隔壁桌子讲话,一个妇人对着孩子讲道理,很有意思。”从写作技巧上分析,这段文字很有说头,但它其实不是技巧,而是陈卫新的意识状态。生活、诗歌、建筑等等,时刻在他脑子里回旋不已。在这种状态下,决定他成就的,几乎是碎片时光,是他自己说的“顺便”。而碎片,其实才是完整的。否则一切太完整,诗住在哪儿呢?
  陈卫新的整个状态,就在眺望与回望之间,心在不焉而又深情不合。如果说海是海岸线描述出来的,海岸线描述出了不同的海,那么可以说陈卫新的设计是海,他的修养、生活趣味、他的诗文就是海岸线,蜿蜒而绵长,造就了他的海的美丽。
  面对自然与历史传统,陈卫新总是警觉而谦卑的。敬畏、审慎和节制给他带来不一般的力量感。“人太渺小,人生之路,每一个前行的人都怀疑新鲜的小路,但又总是相信捷径。这很可怕。”(《聊寄一枝春》)因此,要在这个世间造出向所未有的新事物时,陈卫新总会十分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尊重“存在”,让远超自我的事物呈现它们原有的形容和风采,让物我形成富于意义的交流。“我不喜欢在项目里用昂贵的物料,我相信,充分利用原有的存在就是一种生机。我怀疑用照片表达的空间,我相信人行动其中的真实体验。一位偶然相遇的过客,他不会知道一座山或者落日消失的方向。从时间之中的空间概念来说,假如,紫金山依然还留有几个自然村落,山道上的那团红色的光晕是不是会更加饱满呢?”
  不妨把这样的问话视为对一种深在感觉的肯定,或者,是对无限启示的一种依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动物园的爱情》。这篇文章虽然无一字谈设计谈建筑,却是事物与情思构成的“建筑”:
  世界上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譬如走一条不知名的路,譬如谈一场不合时宜的恋爱。不是不想选择,而是根本没有发现那是一道选择题。就像你问我的,一个学设计的人为什么会在一个动物园里工作。那天下午,我沿着那条堤,越走越深,也就越走越低,低到我发现一朵特别明亮的荷花出现在我肩膀一侧的斜上方。那朵荷花背后的天空是多么蓝啊,蓝得白云显得更白了。眼前的那块空地,足有篮球场那么大,周围的土湿湿的,似乎随时有淹没的可能。
  心跳得好快。
  也就是在那里,我听到江水的声音,非常清晰,还有江上轮船的汽笛。当然,我也想到了你。
  陈卫新的建筑设计和文学作品其实是二位一体的:一切美好事物中可能具有的神示的敏感与创造美好的平易且不乏神圣的意愿,融合了微小与宏大,联结了切近与辽远,浑融了事物与情意。他的散文和建筑设计都有一种奇异的魅力,在让我们抵达的同时又开始出发,在无限接近的同时又不断地远离。
  爱情、艺术、生命,不都是这样的吗?
  (《在时间的河流上》,陈卫新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二0一九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我国农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而甘肃平凉种植的灵台苹果更是闻名遐迩,备受欢迎。这一地区生产出来的苹果形态呈圆形,果皮颜色分为青、黄、红三种。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而甘肃平凉种植苹果更是推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果农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苹果树的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对苹果树病虫害技术进行探
自刘逢禄《论语述何》以来,晚清公羊学者有以公羊学关联贯通《论语》的传统,以公羊义注解《论语》成为晚清公羊学发展的一个突出方向。康有为写作《论语注》即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在《论语注》中,康有为大发公羊之旨,以三世、改制、素王诸说刻画《论语》形态,使《论语》进一步公羊化。同时,康有为将《礼运》小康大同之说融入公羊三世说,视大同为《论语》之微言大义,“发大同之渐”因此也成为康有为注解《论语》的思想宗旨,
想要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中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近年来,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等专业机构的专家们,根据各国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总结公布了各个年度国际流行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下列十大健康生活方式,应该是当今国际的普遍共识。  1.少食肉  俄罗斯眼下流行素食风。他们认为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正常情况
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外交场合,互赠国礼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习近平主席送出或收到的许多国礼,都像这本《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驚艳世界的艺术  各国的国礼一般都会选择最能代表国家特色的器物
她们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一对双胞胎姐妹。12岁时,姐姐孙亚玲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糖尿病,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根据以往经验,妹妹之后患病的可能性大于90%。从那以后,姐姐便计划,让妹妹给她当“实习医生”帮她注射胰岛素。三年后,妹妹不幸患病。2015年,姐姐得了尿毒症。她很清楚,自己成了“先行者”,成了“试药者”。三个月后,妹妹再度被确诊为尿毒症。深渊之前,姐妹俩约定,不管怎么样,哪怕踩着另一个人的肩膀,
对西方文化和文明须有真正的理解,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单凭外国友人的帮助是不可能做得完满的。燕京大学的中国学者和国内其他的前辈在西学方面做过很多基础性的工作,燕京大学和哈佛燕京学社在这方面提供的制度和精神支持亦功不可没。此外,不容否认的是,将西方文化和学问用于中国问题的探讨,是燕京学者取得过优秀成绩的一个领域,也是北京大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糅合西学和国学的儒家社会主义 关注燕京大学故事的中
摘要:当前,中职涉农专业建设存在诸多困境,中职学校可通过把握政策新态,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模式,服务农村经济,创新校企合作等途径,衔接城乡市场,促进涉农专业解困发展。  关键词:中职;涉农专业;建设;解困途径  当前,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罗马政府在不列颠的运作以揭示元首制时期罗马行省体系的运作机制。对总督及代理官任命之考察表明,罗马官员具有非职业性,他们生活在相对固定的晋升体系中,一生需要出任诸多不同职位,并没有为出任某个职位接受专门训练,所以无法发展出专业行政知识。此外,元首制时期官僚机构尚未增生,行省中罗马官员的数量屈指可数。这些都为地方自治开辟了空间。在某些罗马势力不易渗透的地方,地方自治政府在征服初期以藩
沙棘是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干旱、耐严寒、耐酷热、耐盐碱、抗风沙,能在pH9.5和含碱量达1.1%的地方生长,在黏重土壤上生长不良,能在沙丘流沙上生长。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40厘米左右处,可延伸很远,固氮能力强,为优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薪炭林树种。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 沙棘含有20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沙棘含有3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酮是国际公认的
1 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扶贫主体的多元化  指在扶贫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承担扶贫职能的单位、组织和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主体逐渐呈多元化趋势。以扬州市为例,承担扶贫职能的主体从开始的扶贫开发办公室、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政府涉农部门,扩大到财政、水利、交通、民政、人社等政府组成部门,本世纪以来,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和团体也开始承担扶贫职能,如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农业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