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为主,师生交流较少,课外活动更是稀缺的情况下,本文浅析了当今教学模式的发展诉求,并通过对学创杯比赛过程的概述和分析,论述了以赛促学的重要探究,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意义。
关键词:以赛促学 实验教学 学创杯比赛
一、引言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教学模式多以课堂理论为主,师生交流较少,课外活动较稀缺,但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大趋势背景下,通过竞赛方式促进教学发展,活跃学生思想,促进师生交流,以竞赛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这样的方式和成效已然不容小觑。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以及实验教学的深化改革,鼓励师生同发展、共进步。本文所引之例即2017年度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就是一个很典型且成功的以赛促学的案例。通过此赛,促进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增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使得教师更深程度地理解以赛促学的实际意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为日后更加进一步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改革奠定了稳固基础。
二、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现如今,高等院校开展的教育大多仍维持着中小学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长期处于单向吸收教师传授学识、与教师互动交流较少、难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状态,而教师则处于“高位”,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教授的内容较单调,实用性较低且无法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仅使学生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提高,同时还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中的师生相处模式,难以进入教学相长的状态中。因此,教学模式不应单一,教学内容不应一成不变,而应当随时代的发展、技术和科技的革新有所变化,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愈发注重实践在人才养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已为大势所需。
另一方面,创业已经是当今社会主流媒体的一个热词,作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管理者或企业家的蜂巢,学校不能避而不谈创业教育话题,不能忽视这一重要信息。而谈到创业教育,首先要提到的便是教学模式多为实践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理论必不可少,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途径,也是将理论实际化的必要过程,那么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了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上上选。只有做到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教学,体验实验教学的魅力所在,方能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创杯比赛的优势价值
学创杯比赛是一种通过贝腾创业之星沙盘模板进行的模拟实验比赛,学生通过比赛能够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职业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创业之感,以便在不断的竞争与对抗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这个全国性质的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全国许多高等院校都积极参与,举行校内争夺赛,随后通过校内比赛决出的优胜队伍继续参加省赛争夺,直至最终的国赛比拼,竞争极为激烈。在此过程中,各高等院校间开展了良好的交流,建立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利用现在的新媒体平台,许多高校自发设立了自己的QQ和微信群,并参加了别校的群组来加强校间、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新型赛事的比赛设置环节建立起各高校跨市跨省跨地区交流经验的良好方式,使得校际交流更加频繁,各高校间互相切磋技艺、共同进步,也为社会学习研究氛围的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创杯”比赛极为强调团队意识,与其他众多学科竞赛的“单打独斗”不同,学创杯比赛要求学生团队沟通的能力较强,有决策者、执行者、调节者等各种角色,团队内分工明确且责任到人。团队人数虽少,仅为2-3人,但实际需要进行的操作及决策的任务很多,比如经营的整体战略、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开发市场和销售,市场预测等等。这些活动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团队内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更强,每个人的工作必须能确实地传达给下一个人,整个团队内的齿轮相互咬合,共同努力推动整个团队的前进。这样的工作模式与创业或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情景都是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诚信经营的实际操作,虽是模拟创业,但是若操作过程中不设置上限便销售产品,就很有可能产生供不应求、违约销售。生产的产品数量达不到实际应卖的数量等多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就是违约行为,必然要进行赔偿,这便是学生通过竞赛得到的最好的且最真实的经验教训。尽管在竞赛中的这种经验成本较低,损失较小,但也足以让参赛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受益匪浅。与管理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也是违约操作,这一状况在比赛中有可能因过度紧张而遗忘,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合同方面的事情,也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小的细节都能够通过竞赛让学生记忆深刻。
2017年的学创杯比赛采用的是新模板,学生在设计和研发手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消费群体及需求量,还有各种原材料的在各个季度的价位变化。区别于以往的玩具模板,新模板、新设计激发了学生更高的热情和兴趣。参赛学生在面对新的变化时,及时变更并采取应对战略,以达到高效、及时的应对目的。当然新模板还是给了参赛学生两个多月的适应时间,时间虽不多但也可以进行练习并摸索。除此之外,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不管是资金变动,订单数量多少与预期是否相同,还是操作步骤过程中是否有失误等诸多状况,都会给参赛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能否在比赛过程中快速克服紧张焦躁的情绪,并迅速变更决策方式,采取更合适的方式方法,都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也不难看出,学创杯比赛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更好的诠释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四、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若说学生的热情贯穿一场比赛的始终,那么支撑比赛存在的,肯定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而这些也也就是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竞赛给予了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教师更好了解认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机会,同时搭建了校际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比赛伊始,教师和学生就一同研究参赛条件、比赛规则以及组队和战略部署。在随后的报名后参赛的过程中,学校各团队纷纷沟通和联系,交流比赛经验,完善各队决策。这样的比赛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效率,促进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发展。
以赛促学同时也要求了以赛促教,这是对教师是否具有充分的敬业精神以及高度的应变能力的考验。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不仅讲授理论课,还需要把理论带入学生的实验和比赛中去,这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全程注意学生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这也在未来的教学模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部分。
总的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高等院校中发展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推动力,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社会中重视实践和创业思想的相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而这种模式的发展也必将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英杰.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
[2]金宗安. “以賽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9.
[3]董秋敏.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作者简介:赵业佳(1987—)女。民族:汉。河北晋州人。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以赛促学 实验教学 学创杯比赛
一、引言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教学模式多以课堂理论为主,师生交流较少,课外活动较稀缺,但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大趋势背景下,通过竞赛方式促进教学发展,活跃学生思想,促进师生交流,以竞赛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这样的方式和成效已然不容小觑。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以及实验教学的深化改革,鼓励师生同发展、共进步。本文所引之例即2017年度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就是一个很典型且成功的以赛促学的案例。通过此赛,促进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增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使得教师更深程度地理解以赛促学的实际意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为日后更加进一步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改革奠定了稳固基础。
二、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现如今,高等院校开展的教育大多仍维持着中小学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长期处于单向吸收教师传授学识、与教师互动交流较少、难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状态,而教师则处于“高位”,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教授的内容较单调,实用性较低且无法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仅使学生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提高,同时还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中的师生相处模式,难以进入教学相长的状态中。因此,教学模式不应单一,教学内容不应一成不变,而应当随时代的发展、技术和科技的革新有所变化,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愈发注重实践在人才养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已为大势所需。
另一方面,创业已经是当今社会主流媒体的一个热词,作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管理者或企业家的蜂巢,学校不能避而不谈创业教育话题,不能忽视这一重要信息。而谈到创业教育,首先要提到的便是教学模式多为实践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理论必不可少,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途径,也是将理论实际化的必要过程,那么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了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上上选。只有做到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教学,体验实验教学的魅力所在,方能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创杯比赛的优势价值
学创杯比赛是一种通过贝腾创业之星沙盘模板进行的模拟实验比赛,学生通过比赛能够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职业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创业之感,以便在不断的竞争与对抗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这个全国性质的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全国许多高等院校都积极参与,举行校内争夺赛,随后通过校内比赛决出的优胜队伍继续参加省赛争夺,直至最终的国赛比拼,竞争极为激烈。在此过程中,各高等院校间开展了良好的交流,建立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利用现在的新媒体平台,许多高校自发设立了自己的QQ和微信群,并参加了别校的群组来加强校间、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新型赛事的比赛设置环节建立起各高校跨市跨省跨地区交流经验的良好方式,使得校际交流更加频繁,各高校间互相切磋技艺、共同进步,也为社会学习研究氛围的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创杯”比赛极为强调团队意识,与其他众多学科竞赛的“单打独斗”不同,学创杯比赛要求学生团队沟通的能力较强,有决策者、执行者、调节者等各种角色,团队内分工明确且责任到人。团队人数虽少,仅为2-3人,但实际需要进行的操作及决策的任务很多,比如经营的整体战略、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开发市场和销售,市场预测等等。这些活动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团队内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更强,每个人的工作必须能确实地传达给下一个人,整个团队内的齿轮相互咬合,共同努力推动整个团队的前进。这样的工作模式与创业或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情景都是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诚信经营的实际操作,虽是模拟创业,但是若操作过程中不设置上限便销售产品,就很有可能产生供不应求、违约销售。生产的产品数量达不到实际应卖的数量等多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就是违约行为,必然要进行赔偿,这便是学生通过竞赛得到的最好的且最真实的经验教训。尽管在竞赛中的这种经验成本较低,损失较小,但也足以让参赛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受益匪浅。与管理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也是违约操作,这一状况在比赛中有可能因过度紧张而遗忘,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合同方面的事情,也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小的细节都能够通过竞赛让学生记忆深刻。
2017年的学创杯比赛采用的是新模板,学生在设计和研发手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消费群体及需求量,还有各种原材料的在各个季度的价位变化。区别于以往的玩具模板,新模板、新设计激发了学生更高的热情和兴趣。参赛学生在面对新的变化时,及时变更并采取应对战略,以达到高效、及时的应对目的。当然新模板还是给了参赛学生两个多月的适应时间,时间虽不多但也可以进行练习并摸索。除此之外,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不管是资金变动,订单数量多少与预期是否相同,还是操作步骤过程中是否有失误等诸多状况,都会给参赛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能否在比赛过程中快速克服紧张焦躁的情绪,并迅速变更决策方式,采取更合适的方式方法,都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也不难看出,学创杯比赛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更好的诠释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四、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若说学生的热情贯穿一场比赛的始终,那么支撑比赛存在的,肯定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而这些也也就是以赛促学的现实意义。
竞赛给予了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教师更好了解认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机会,同时搭建了校际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比赛伊始,教师和学生就一同研究参赛条件、比赛规则以及组队和战略部署。在随后的报名后参赛的过程中,学校各团队纷纷沟通和联系,交流比赛经验,完善各队决策。这样的比赛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效率,促进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发展。
以赛促学同时也要求了以赛促教,这是对教师是否具有充分的敬业精神以及高度的应变能力的考验。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不仅讲授理论课,还需要把理论带入学生的实验和比赛中去,这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全程注意学生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这也在未来的教学模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部分。
总的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高等院校中发展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推动力,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社会中重视实践和创业思想的相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人才,而这种模式的发展也必将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英杰.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
[2]金宗安. “以賽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9.
[3]董秋敏.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作者简介:赵业佳(1987—)女。民族:汉。河北晋州人。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