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合作、关怀 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亲身体验的获得。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要求高中的地理教育应是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应该是和谐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引领、合作、关怀”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己动手、动脑,与同学密切合作、探究、交流、延伸,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尝试通过整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一模式适应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改革传统教学,引领和谐课堂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这种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在社会生活和各门学科中都能提出一系列涉及基本概念、原理和反映事物本质特点和规律的问题,如能引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成效的研究,他们就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发展创造能力。
  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获得经验和学习知识,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活动上,即使在教师引领下研究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在教学中仍处于主要地位;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的引领为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从问题开始,或通过分析资料提出假设,进行推导与实验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性以解决问题。
  
  指导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和谐”,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合作创新能力。
  一节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良好的开场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新课的知识点,运用地图剖析难点,排除疑点,强化重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解疑。并且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反馈教学效果,强化训练,扼要结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学生通过探讨、答疑,获取知识,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现自身才华,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在互助性学习小组或团队中的合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合作伙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师“导”生“演”,构建和谐课堂
  
  伴随着和谐的教学,也出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导演”“演员”,学生只是忠实的“观众”。教师机械地讲授,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课堂变得更加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窗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优化和谐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地理课外活动,在切身体验中取得收获。例如:通过学校平面图的绘制,不仅帮助学生运用地图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绘图的技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植物、淡水养殖等地理实体;制作地理小模型,举办地理墙报、地理小报,组织地理活动兴趣小组;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同时提高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潜能。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总之,“引领、合作、关怀”教学模式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探究,能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对教师师本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入一个有序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在揭示传统评价方法在对教师师本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内部评价与质性评价构建师本学习评价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 师本学习;发展性评价;内部评价;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2
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高职院《高等数学》课应用性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训练方面提
本刊讯10月20日,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学校体育装备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长毅、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夏蒂、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书记余跃、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副主任李白燕等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学校体育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勤勇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孟庆生教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关系是保险专业的一门边缘综合课.在基础理论与实物教学中应突出保险专业特色,在教法上应更多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教
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围绕高校应当怎样培养好学生干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摘要 分析农村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创建社会学科资源库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实例阐述有学科特色的资源库创建理念与结构体系,指出存在的优势及面临问题。  关键词 社会学科;信息资源库;创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2-0066-02    1 农村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现状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为农村初中社会学科
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一个“新”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必须营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创新精神    1.1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学”有机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